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衢州
初夏孕妇防蚊虫叮咬攻略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09 09:06:08
     核心提示:晚春初夏,频繁的降水和逐渐升高的温度容易使蚊虫滋生,由此所引发的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容易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威胁。那么夏季孕妇如何防蚊虫呢?
 

   一、这样的孕妈容易招惹蚊虫

   1、“孕味”过浓

  一般情况下,准妈妈的体温要比常人高出1.5℃,初夏气温的上升,使准妈妈的体温随之更高,汗腺分泌也愈加发达。此时的孕妈呼出的气体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出汗的皮肤容易滋生细菌,在温度和体内激素的双重作用下,“孕味”十足,因为成为蚊虫叮咬的好目标。

   2、穿衣不当

  初夏中,孕妈穿衣的不当也容易招惹蚊虫叮咬。蚊虫喜欢潮湿、阴暗,因而孕妈在夏季不适宜穿着深色、不透气、较为裸露的衣物。深色的衣服容易制造一个阴暗潮湿的环境,通过吸收热量导致孕妇体温升高而出汗,使皮肤湿度增强,招致蚊虫叮咬,而不透气和吸汗效果较差的衣物无法及时使汗水得到挥发,遮掩气味效果差,湿度加汗味容易招惹蚊子。较为裸露的衣物容易使孕妈皮肤暴露在外,不利于遮蔽以防蚊虫叮咬。

   3、使用各类化妆品

  大多数化妆品像香水、面霜、发胶等,因含有各类化学成分如硬脂酸而吸引蚊虫。初夏中孕妇的汗水容易与这些化妆品混合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或者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而招来蚊虫叮咬,所以喜欢使用各类化妆品的孕妈比不使用化妆品的孕妈更容易受到蚊虫的“青睐”。

   二、如何安全对付初夏蚊虫叮咬

   1、挂蚊帐,装纱窗

  挂蚊帐,装纱窗是最安全有效的防蚊方法。这两个方法有利于将蚊虫最大限度地阻隔在孕妈的生活之外,又是纯物理的防蚊办法,不用担心因化学反应而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威胁,预防蚊虫叮咬对健康产生的威胁以及蚊虫骚扰对睡眠、心情造成的困扰。

   2、穿柔适的长袖衣物

  孕妈在晚春初夏最好穿着浅色的绵柔长袖衣服,浅色衣物可避免创造阴暗的环境,长袖则避免皮肤的暴露使汗味挥发,其绵柔性有利于发挥衣物的吸汗效果,保持孕妇身体的干爽。这些特点都有助孕妇避免蚊虫的叮咬。

   3、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积水

  晚春初夏雨水的增多和气温的升高,容易制造一个蚊虫滋生的湿热环境。此时孕妈的工作、家居环境应该保持室内的通风,检查各处预防积水,为水生植物定期换水,防止蚊虫的孕育成虫,给室内防蚊造成不便。

   4、避免去草丛等地

  初夏空气不如大暑干燥,其湿度之重有利于蚊虫滋生,草丛等地因为环境的阴暗潮湿更是蚊虫孕育的最佳环境。孕妈们在初夏季节应该避免去草丛、河边等阴暗潮湿的地方。

   5、减少使用或者不用化妆品

  初夏孕期中,准妈妈们最好减少使用或者不用化妆品,避免香料中的硬脂酸对蚊虫的吸引,保持皮肤的干净清爽,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化妆品对孕妈皮肤和对宝宝健康的伤害。

   三、孕妈安全防蚊小Tips

  孕妈们在防蚊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采取一些物理防蚊方法,不要使用一些化学物品进行防蚊、灭蚊,例如使用灭蚊喷剂、灭蚊香等。如果一定要用灭蚊香,最好使用除虫菊蚊香,不要购买和使用有机氯、有机磷类杀虫剂制作的蚊香,在燃烧或喷洒灭蚊用品后,孕妈们须离开室内让其保持通风至少一个小时以后再进入。孕妈们在购买灭蚊用品的时候,最好到正规超市购买,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而对自己和胎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孕妈们被蚊子叮咬以后,最好不要使用风油精、百花油等药油,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抹一点苯海拉明药膏,不要自行随意涂抹药膏,以防产生不良反应。

   四、孕妇被蚊子咬了如何止痒

  1、因蚊子喜爱酸性,可用碱性物质进行缓解,比如,可将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这样能在数分钟内止痒。

  2、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

  3、可将大蒜切一下,用它的横截面擦拭被叮咬处,直到感觉有些发热。

  4、蚊毒最怕高温,被蚊子咬过后,立即用热毛巾敷5分钟,就可以止痒了。

  注意事项被蚊子咬了后,切忌乱抓乱挠,否则容易造成细菌感染。

来源: 99健康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