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学辅导员工作太忙,起得早睡得晚,经常加班很辛苦;有人说,辅导员工作不起眼,做的都是些细微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听到这些,包子蛟总是一笑置之,这位90后大学生正坚定地追逐着自己的“辅导员梦”。
他在师大“家喻户晓”
包子蛟在浙江师范大学很有名,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总是被亲切称为“包子哥”。这个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的满族男孩,从第一届“十佳学子报告会”到现在,已经连续3年为近30000名师大学子作了30余场事迹报告,他和新生谈独立、感恩和坚持,和本科生、研究生分享支教体会。在师大,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包子蛟,有同学会戏谑说:“包子蛟?就是那个风趣幽默的90后‘包子哥’嘛!”
大学四年,加在包子蛟身上的标签很多,省职业生涯规划赛一等奖、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省大学生辩论赛冠军、校“十佳学子”、校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包子蛟越飞越高,就在大家都认为他会飞向更远天空时,他却早早为自己未来做好打算——留在师大,成为大学辅导员。
决定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大学伊始,包子蛟离开6000余里外的草原家乡,单身一人来到南方。不同于家乡的干燥辽阔,军训时潮湿闷热的气候环境让他一度濒临崩溃;食堂里许多没看见过没吃过的菜,让他怀念家里妈妈亲手做的奶茶。
庆幸的是,当时他的辅导员刘老师及时走近了这个内蒙古男孩,来到他的寝室,对他的衣食住行嘘寒问暖,温暖的行动让因远行而孤独的他想起了家人。从那时起,成为辅导员的梦想就开始在这个90后大学生的心里萌芽生长。
龙山孩子玩笑说“信包哥,考本科”
为了离辅导员梦想更近,包子蛟在毕业之时毅然放弃就业直通车,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远赴广西自治区龙州县开始了支教生活,他摇身一变,成了龙州高中高一2个班的班主任、500多个孩子的历史老师。
事情不是开始就一帆风顺,由于升学率低,不少孩子自暴自弃,想要辍学。为此包子蛟绞尽了脑汁,他联系母校师大法政学院发起“三个一成才梦想计划”,号召同学们拿一本书籍、写一封信、捐献一元钱给龙山贫穷的孩子们。龙山孩子小王收到礼物后,曾在当天的日记里写到:“远方的来信为我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班里有个从不说话的男孩,包子蛟开始对他“特别照顾”,赠送《国王的演讲》、任命历史课代表、查阅资料、咨询医生、帮助制定改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包子蛟走的时候,男孩已经可以和大家一样聊天说笑。男孩的母亲为此特地打电话给包子蛟,“我的孩子以前总是怕人嘲笑,说话结结巴巴,现在甚至会主动和我说话。真是非常感谢!”
支教结束,包子蛟教的5个班的历史成绩都在同年级前列,担任班主任的2个班有20%的同学顺利进入重点班。“信包哥,考本科”开始慢慢成为学生中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
一年的支教生涯为龙山孩子们带去了新气息,也让包子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辅导员梦”。回校后,他在读研期间就被学校选聘为兼职辅导员。
“学长式”的兼职辅导员没有距离
因为本科时积累的学生工作经验,读研期间包子蛟被学院反聘为学院11级兼职辅导员。他的好人缘从学生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大至就业方向,小至恋爱烦恼,很多遇到问题的学生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包子哥”。
“和其他辅导员不一样,包子哥最大的特点就是和我们没有代沟和障碍,一些新潮的事情他全部知道,”同学小程说,“包子哥也是90后,他能够理解我们现在的心理状态,和他相处也没有压力,可以没大没小。”小程觉得,包子蛟就像是自己的班级同学一样亲切。
包子蛟沟通的“触角”还伸展到手机短信、和QQ、人人等新媒体。手机短信里的“天气预报”、“温馨提示”、“时政新闻”、“哲学故事”和“心灵鸡汤”,都让学生感到了来自这位像自家哥哥一样的学长关爱。
“尽管辅导员从事的都是细微之事,但却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法。”真正体验了辅导员生活之后,包子蛟对“辅导员”又有了新的理解。
还记得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舞台上,包子蛟曾经这样陈述对“辅导员”职业的理解:“辅导员从事的都是细微之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但却积微成著、润物无声,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传播希望,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