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河南一中学指定学生办银行卡 家长担忧花钱失控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03 10:48:30

  近期,大河网网接到河南省实验中学学生家长投诉称,从2013年秋季开始,省实验中学的学生只能通过“龙卡”(每日可累计取款2万元)代扣学费、杂费、住宿费等费用。部分学生家长表示,他们对此十分担忧。

  据学生家长介绍,五一前夕,省实验中学的学生家长收到校方通知,通知要求该校学生每人都要办理一张建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文博支行)的龙卡储蓄卡,由该支行为学校代扣学费、杂费、住宿费等费用。

  省实验中学在《学生缴费银行直联扣款系统通知》称,为在校每位学生要办理一张本人的实名制银行卡,是人民银行等政府监管机构的要求。

  通知指出,该卡以年龄为标准被分为A、B两类, A类为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B类为16周岁以上的学生。每卡每天可从自动取款机累计取款2万元。两类卡均要求,由监护人和学生共同与银行签订委托扣款申请书。

  一刘姓学生家长说,他的孩子今年才14周岁,选择到此读书,是希望孩子能在好的教育环境下,学有所成。如今,社会不良风气如此恶劣,孩子辨别能力还很差,如果学校执意这样做,可能会让一些孩子染上不良消费嗜好,影响学业。”

  “省实验中学不至于如此缺钱吧?这样的指定选择,不仅是剥夺了学生家长自由选择金融机构的权利,而且有涉嫌变相为银行拉存款,合伙创收之嫌。”一学生家长张女士称。

  据了解,中国建设银行龙卡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行网点通用,持卡人可凭卡办理存取款业务,并按金额的0.5%收取手续费,最低2元,存款最高50元,取款按0.5%比例收取;跨行业务收取2%的手续费。

  采访中,一些外地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在为学生办理好必交费用外,学生的日常生活费都是存在饭卡上,定期再给点零花钱很放心。如果被办理此“龙卡”,不仅存款取款都要收费,而且,此卡可全国消费,尤其是可以网上消费,太可怕了。这不仅增加了的学生消费习惯的不确定因素,一旦学生花钱失控,其后果和责任不堪设想。

  5月2日,大河网与省实验中学的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却被推诿。该校党办一女性称,此事需给学生处联系,如果有问题,她们会逐级反映。联系上学生处后,一男性工作人员称,关于办卡事宜由财务处负责办理,具体情况他不清楚,并称,财务处电话是内线电话,不接受外线,拒绝提供联系方式。

  当日上午,按照该校发给学生通知书显示的文博支行夏经理的电话,大河网记者多次拨打却无人接听。随后,通过该支行的固定电话得知,夏经理正公休,关于省实验中学学生办理“龙卡”事宜,相关手续只需学生交给各班主任即可,有人专门负责办理。

  知情人士还透露,省实验中学仍未执行公办学校与分校“四独立”原则,其公办校区与文博分校一直是联合教学,文博分校每年都收取大量高价生。其中,初中部每年每人收费21000元左右(2013年计划招生500人),高中部24000元左右(2013年计划招生600人),加之该校的收费不菲的特色班及众多国际联合办学班等费用,校方每年的收费金额高达数亿元。

  据调查,近年来,来自全国得中小学生因各类银行卡(尤其是未成年学生办理银行卡)业务办理,带来的争议与负面教训一直不断。2010年,中国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之第四十四条规定:发卡银行不得向未满十八周岁的客户核发信用卡(附属卡除外),但业内监管人士认为,目前,为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该如何准确定性,仍属模糊概念。

  法律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不能独立开立银行帐户,只能以家长作为监护人开立银行帐户。律界人士称,由于未成年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省实验学校的做法若是一种强迫行为,学校与银行不过是把学生、家长当成“唐僧肉”,其目的除方便学校收钱,银行赚钱外,动机复杂。

  省实验中学指定学生办理“龙卡”仅是为了学校收钱方便吗?省实验文博学校是“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校园、校舍,进行独立的教育教学”吗?对此,本网将继续关注。

来源: 大河网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