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各界关注的万福生科违法违规行为表示,证监会将优化监管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对资本市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虚假披露案件和欺诈上市案件的打击力度将会不断加大,“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
信用秩序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三公”的基础,其中核心含义就是要求资本市场各参与者履行“真实”义务。“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一语道破,是管理层监管的核心内容。保持上市公司的“真实性”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前提条件,也与当前监管层着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相辅相成。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旨在给各类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通道,使处于不同产业周期和产品周期的、大小不一的企业有更多机会寻找到适宜的融资渠道,从而避免和消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上市冲动;同时也方便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在不同市场层次中转换,促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企业效率最大化。尤其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强调投资者回报的文化下(股市再也不应该是免费“圈钱”的地方了),这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能更有利于把符合IPO标准的、富有成长性的优质企业挑选出来,从源头把握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关。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真实性”,无疑需要监管层不断改进上市公司监管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有效执法,加大造假企业及个人的违法成本,这将特别有利于资本市场“诚信”文化的培养,从而让各类企业能依据自身真实条件自我定位合适的融资渠道,进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股市回报的终极源泉只能来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最终也是通过改变微观企业的盈利预期产生作用。只有保持上市公司的真实性,才能让投资者正确甄别投资机会,才能有效实现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和财富创造功能。只有这样的市场,才能真正谈得上投资回报和健康发展。其它任何刺激性政策,只要不能对上市公司的盈利产生真正有效的正面影响,就很容易变成一种短期的炒作游戏。
自证券行业大规模推出创新新政以来,监管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包括持续的QFII扩容和提高投资额度,但却没有出现良好行情的“配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投资者其实对当前估值水平并不认可。被公认为“理性投资”代名词的机构投资者,又有几个是真正价值投资者呢?笔者曾参加深圳一老十家基金公司的招募路演,该公司负责人就直言,当前价值投资在中国仍然更多是口号而已,他甚至说,目前价值投资都是“扯淡”,哄哄人而已,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如果上市公司缺乏“真实性”,投资者就无法从公开信息给一家上市公司准确估值,价值投资就永远不可能实现。这种环境下,投资者要么利用内幕信息获得不正当利益;要么炒作投机盛行,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这样的资本市场未来可想而知。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低迷,与经济基本面相背离,不能不说与中国上市公司“真实性”不够、投资者尤其广大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有关。
“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不仅要求已上市公司及时完整履行各项义务和承诺,同样需要股票发行过程中相关各方真正归位尽责,要改进完善询价机制。其中,尤其要强化保荐机构的责任,细化处罚规则,加大处罚力度,真正建立起使保荐机构着眼于自身长期利益胜过单个项目的短期利益、提高保荐项目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机制,引导保荐机构主观上追求自身长期利益、客观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除了要把控好上市公司“内在”质量关,还要对外部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证监会日前再次表示,将基于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全面的虚假信息监测网络和多轨并行监测机制,加快推进行情异动监测系统研发,对网络虚假信息欺诈及操纵股价的问题实现精准打击。
笔者认为,“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正是当前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关系到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主体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既然已经找到了“牛鼻子”,问题关键还是扎扎实实执行。 (作者系财达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