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审核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据了解,在湖南一高校贫困生认定表上,学生本人在校消费少于400元/月,家庭属于边远穷地区或者单亲或者父母一方无劳动能力,可评定为A类;学生本人在校消费少于500元/月,父母一方长期疾病或兄弟姐妹众多难以支付学费,可以评定为B类;学生本人在校消费少于600元/月,特殊情况或因故发生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评定为C类。
该校生活部长袁同学称:“贫困生认定机制早已存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湖南某高校一教师也承认,一些学校贫困标准认定单一,确实有部分非贫困学生领到助学金。对于贫困生的评定,湖南某高校2011级林同学表示:“从来都不清楚是怎么决定的,只知道大家都交了贫困档案,由班生活委员和班长团支书一起讨论,然后交给老师,这个过程是不公开的。”
建议
完善贫困生评选和界定制度
“三级贫困证明是自己撰写的,盖章很容易的,拿到民政局就直接给你盖了。”来自外省的一位杨同学说,“第一次和老爸去乡政府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理我们,更不要说代写贫困证明了,于是三级证明只好自己操刀,没想到后来该工作人员连看都没看就盖章了。”
和杨同学不同的是,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贫困证明“煞费苦心”。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申请者都必须拿出由乡镇以上民政机关出具的贫困证明,基层的村级或者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便可出具符合上述规定的证明文件。“伪贫困生”的家长为此动用人脉关系,便有可能搞到“货真价实”的“贫困证明”。
湖南高校的多位教师表示,贫困生认定是各个高校普遍面临的难题,存在贫困证明作假难以鉴别、评选和认定贫困生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高校教师提议,对于贫困生应该多渠道观察,从他的寝室同学那里多了解生活消费情况,同时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评选和界定制度,以杜绝贫困生评选中的暗箱操作和拉选票现象。
相关链接
高校出招防“伪贫困生”
复旦大学:采用辅导员监督的方式,贫困生入学后,如果在衣食住行方面与其申报的贫困情况有所不符,校方将进行重新调查。
东华大学:学校要求困难学生提供真实证明材料,同时通过舍友、班委会、班主任和辅导员及院系多个渠道,了解确认学生的困难情况。
浙江省高校:每学年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