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包装上的3个数据
应注意药品包装上3个数据的不同,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批号是对同一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药品的标注,“批”反映的是质量的均匀性,相当于药品的身份证号码;生产日期,是指药品的出厂日期。二者均与药品的有效期不同,不要混淆。
进口药截止日期应咨询药师加以中文标注
进口药外包装上的药品效期截止日多是用英文缩写,常见有:“EXp.date”、“Expiring”、“Usebefore”表示,或者“Storagelife”、“Validity”、“Duration”表示,后面即是药品只能使用到标明日期之前的最后一天。
专家提醒:为防止了解不明或误解,注意应在买药前或整理药箱后咨询医师或药师,并用中文标注。
如何辨别变质药品?
即使在有效期内的药品,如不按照要求的贮存条件存放,也可能会造成药品的变质。通常,可以通过外观检查,初步判断药品是否变质,也可进一步通过闻气味和尝味道来检查药品有无变质。一般而言,可依据常见剂型辨别药品是否变质。
片剂为最常见的剂型,常见有素片和包衣片。如果药片出现裂片、斑点、变色、变形、发粘、发霉等现象;糖衣片出现褪色、花斑或发生崩裂、粘连等现象,则不宜再用。
胶囊胶囊碎裂或受潮变软、粘连,或外表尚好,但内容物发霉、发硬、结块,说明药已变质,不可再用。
口服液(或合剂)若药瓶中液体变色浑浊、或出现大量沉淀物、絮状物(有特殊注明的除外),或出现口感变酸、异味,或开瓶时有爆瓶现象或气体冲出、冒泡等现象时,不宜再服。
颗粒剂(冲剂)颗粒剂(冲剂)是中成药常见剂型,多含蔗糖,容易受潮。若出现变黏、发霉、结块、变硬,则不应使用。
散剂它是以药物粉末混合而成的剂型。如出现结块、发霉粘连或异味,则不宜使用。
煎膏剂与糖浆剂此类剂型最易生霉、发酸。若久贮出现液面发霉变色、有沉淀或悬浮物,开瓶后产生气体或有或有翻泡发酵,散发出酸败气味等,说明已变质,不宜服用。
丸剂一般久存不易坏,但当出现丸面发霉变色,有灰绿或灰白色的霉斑,生虫或粘连,变软或发梗、有酸性异味等现象,则不应再用。
软膏剂若出现膏质有油或水析出、变色,膏质变稀或变硬等现象,则不能再用。
补酒类如久存之后,有大量沉淀或酸败气味,则不宜饮用。
药材类补药如已霉变、虫蛀严重者或有异常气味,不宜再用。
专家提醒:中药药材不宜存放太久
相对于西药的有效期,目前人们对中药有效期的重视尚显不足,有些人习惯认为,中药性质稳定,存放时间长一些没关系。尤其是对于药材的存放,误认为越长越好。殊不知,药材储存时间长,尽管外观未发生霉变或虫蛀,但既定的疗效却有可能悄然改变,如薄荷、陈皮、檀香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储存过久后香气发散,从而影响质量、降低疗效。如已发生霉变、虫蛀等情况,则不可再服用,以免引起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