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教育公平,规则先要公平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2 10:26:14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如此积极评价。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教育蓝皮书》却显示,公众给教育公平仅打出67.6分。

  落差何来?视角不同可能是其直接原因。政府更多站在宏观角度看问题,从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方面解决教育不公。事实也确是如此,近年来,无论是惠及1.6亿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还是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抑或是让3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无一不诠释着国家在实现教育公平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而普通人对于教育是否公平的感受,大多来自微观的寻常生活。住在同一小区,邻居家孩子能上重点校,自己的孩子只能上一般校或薄弱校;都是同班同学,成绩优秀者找到“赖”工作,成绩平平者却谋个好差事……诸如此类的比较,不公平之感油然而生。

  这种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游戏规则的不公平。上小学拼户口、上中学拼关系、上大学拼地域、找工作拼父母,各种隐性较量,自然拼出心理上的不公和不满。如果竞争规则公开透明,以成绩、创新、证书等为标杆,让任何人都有机会一搏,即使没拼上,也愿赌服输、心甘情愿。但现状是,很多人不是不敢拼,而是想拼也找不到门路,甚至还没有摸清规则,就被“潜规则”打败了。

  以“幼升小”为例,优质小学在家门口,但招生要么不“按片划分”,要么名额寥寥。仔细一打听,原来是所谓共建单位的关系户“鸠占鹊巢”。眼看着条子生、共建生轻易入校,自己的孩子却流落他处,叫老百姓怎么认可“教育公平”?

  调查显示,对“读书改变命运”最不认可的竟是北京居民。这看似反常的结果,透着真实的无奈。事实上,当前对教育不公感受最强烈的不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恰恰是被视为“占便宜”的大城市。名校资源的富集,使得“潜规则”横行,甚至催生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腐败温床。单单一个“小升初”,让多少家长和孩子使尽解数、身心俱疲,却依然名落孙山、铩羽而归。

  解决教育不公,既要抓硬件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弥合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抓软件建设,破除有悖教育公平的“潜规则”,让公平竞争机制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当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不再为“关系户”、“条子生”而无奈,不再为“6月拼孩子、7月拼家长”而烦恼,不再为“寒门再难出贵子”而苦涩,教育公平才会真正深入人心。

来源: 张烁 作者: 编辑: 叶燕增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