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卡丢失后,去补办新卡时被告知,市民卡“电子钱包”内的钱无法挂失冻结,余额也不能转到新卡内,这是网友“wakemeup”最近遇上的一件烦心事。而该网友刚刚充值了100元,这笔损失只能由他自己来承担,对此他很不理解,“明明知道卡里面有多少钱,就是没办法补回来,市民卡被别人捡了或偷了,就算我挂失这张卡,别人还是可以拿这张卡来坐公交车的。”
带着和网友“wakemeup”一样的不理解,记者走访了位于禾兴南路的嘉兴市民卡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为何不能挂失?
在市民卡服务中心,记者从相关负责人处获悉,网友“wakemeup”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也就是说,市民卡丢失后,“电子钱包”里的钱不能挂失冻结,如果找不到原卡,里面的钱就找不回来了。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市民卡服务中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市民卡包括三个账户:医保专用账户、联机消费账户、脱机账户(电子钱包)。
其中,医保专用账户与联机消费账户内的金额不受丢失影响,一经挂失便冻结,且消费时需输入密码,安全性较高,补办新卡后余额自动转到新卡。
但脱机账户(电子钱包)内的金额无法挂失冻结,主要原因是,医保专用账户与联机消费账户属于联机消费模式,每次发起交易都会与后台服务器连接并验证卡片有效性,如果卡片已挂失,系统便会发出指令终止交易。而脱机账户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采用的是脱机消费模式,每次交易时无法与后台服务器相连验证卡片有效性,所以余额无法挂失冻结。
旧卡仍可消费?
根据市民卡服务中心的解释,“电子钱包”属于脱机账户,余额无法挂失冻结,那么,这些钱究竟去了哪里?丢失的旧卡是否仍可消费?
关于这点,市民卡服务中心是这样解释的:由于脱机账户内的余额无法挂失,所以,原来的钱一直存在于旧卡中,旧卡仍然可以消费。
但是,如果市民卡被损坏导致无法正常使用,那么,“电子钱包”里的钱也就无法使用了,其中的损失,市民只能自己买单。有市民提出疑问,这些还未消费却“消失了”的钱究竟去了哪里?对此,市民卡服务中心并没有给出详细说明。
不过,中心的相关人员也表示,市民不必过分担心,因为“电子钱包”的充值上限是1000元,属于小额充值,而且,医保账户和联机账户是可以挂失的,单位的社保、各类补贴等资金都是打入医保和联机账户的,这些账户是有安全保障的。
可否设置密码?
市民卡丢失后,即使失主办理了新卡,“电子钱包”的余额也一直存在旧卡中。而“电子钱包”又没有密码,也就是说,无论谁捡到了,都是可以使用的。
“电子钱包”为何不设密码,这是技术原因还是出于别的考虑?
相关人员表示,不设密码并非技术上的缺陷,而是为了实际应用的方便。脱机账户属于小额支付账户,用在乘坐公交、租用公共自行车等不联网的消费刷卡机上,目前,这些机器上都不具备输入密码的功能。
“如果公交车的刷卡机需输入密码,在实际应用中会很不方便,假如市民每次刷公交卡都要输入密码,那会非常麻烦。”
建议小额充值
经过市民卡服务中心的解释,市民卡的“电子钱包”不能挂失,而且也不设密码,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但市民卡服务中心表示,目前,市民卡的“电子钱包”业务只能用于乘坐公交车和租用公共自行车。所以,虽然充值上限是1000元,但是建议市民在保证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少充钱,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市民卡的一些其他刷卡消费服务,诸如指定商家、电影院等的刷卡消费,使用的都是联机账户,联机账户可以挂失,也可以设置密码,相当于银行储蓄卡。
为了降低用户资金损失,市民卡服务中心还通过市民卡协议、使用手册、充值凭证等各种方式提醒用户,尽量充值到可以挂失的联机账户中,脱机账户只能小额充值。根据服务规范,市民卡服务人员也会在用户充值时口头提醒。
监管有待加强
“电子钱包”无法挂失,余额也无法追回,这种情况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浙江嘉深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杭璐东表示,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这个有待商榷。市民卡“电子钱包”的业务,有点类似预付式消费,需要工商部门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1000元的充值上限说少也不少,但对于这个情况,我国目前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条文,属于立法上的缺失。”杭璐东说,“不过说到底,这是市场行为,消费者觉得不安全,可以选择不使用市民卡的这个功能。”
目前,消费者如果要使用市民卡的“电子钱包”功能,只能按照市民卡服务中心的建议,把较少的钱打入脱机账户,同时,平时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市民卡,避免丢失、损坏等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