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过车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消费陷阱?本文中我们将工商部门提供的案例进行整理,摘取了少数车商常用的“损招”,以帮助消费者提高识别陷阱的能力。
陷阱一:买到翻新的旧车
案例:市民刘先生去年花了2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轿车,使用中发现右前大灯亮度跟另外一个灯不一样。对全车检查后,又发现一个后轮胎已被轧坏,空调系统也有问题,此时才意识到是一辆翻新车。刘先生非常气愤,向经销商提出换车,却遭对方百般推托,经过半年的纠缠,对方最终同意换一辆新车。
对策:为提防翻新车,提车时要仔细检查新车外观,邀请懂车人一起去。还要点火听一听发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检查仪表盘、空调系统、大灯等部件是否运转正常,一定要索取相关票据。
陷阱二:合同暗藏霸王条款
案例:姜先生4年前买了一辆新车,交付定金3000元,按要求又将73060元打入车商的银行账号,包括按揭首付款66000元和按揭购车的公证费、手续费、担保费及履约保证金等费用。其中4590元为保证金,当初承诺等到三年按揭还清,可退还4590元保证金。期间,担保公司曾打电话,要求姜先生到指定的保险公司买保险,并要求在2012年11月提前还款。去年年底,姜先生要求车商退回保证金,却被告知,姜先生未按合同购买保险,拒绝退回保证金。
对策:有些人买车时过于兴奋,没有细看购车合同,忽略了合同中暗藏了有利于车商、不利于车主的“霸王条款”。要仔细阅读合同,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消费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此外,要签订好担保合同书。
陷阱三:新车发动机漏油
案例:前不久,市民刘先生在市区买了一辆轿车,车子行驶没多久,就发现发动机漏油,刘先生认为车子买来是新车,也还在汽车三包期内,便出现发动机问题,肯定是汽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因此要求更换汽车发动机。但汽车经销商只答应给其维修。后经过工商所工作人员协商,该汽车经销商为客户免费更换了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