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芦山3月13日电 “顺其自然,不矫揉造作,是芦山根雕的灵魂,也是艺术美的本质。”13日,记者探访享有“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的四川雅安芦山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芦山县博物馆馆长唐国富如是说。
记者在芦山根雕艺术一条街上看到,沿街店铺里摆着乌木、根雕、奇石、茶具、仿古家具等木制和石制工艺品,琳琅满目。而在众多根雕艺术作品中,有的小则巴掌大,有的高达好几米,个个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唐国富从事根雕艺术多年,培养雕刻学员上百人,由他制作的根雕艺术作品屡次获奖。他告诉记者,芦山根雕,不同于木雕,完全取自天然根的造型,是利用乌木、老树根或树桩的形态,经过制作加工成具有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艺术产品。
记者来到唐国富的艺术工作室,一名学生正在创作一幅名为《规矩》的作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唐国富说,这是该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创作者的个性。”
唐国富随手拿起一件他创作的《堂吉诃德》根雕脸谱说,这件作品的灵感就来自于他读过的名著,把他所理解的堂吉诃德的个性与形象融为一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根雕艺术作品亦是如此。”
“过去,一些文人喜欢把植物修剪成病态美,从而刺激创作灵感,我觉得这并不是真正的艺术美。”唐国富认为,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艺术美,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唐国富说,芦山根雕最大的工艺特点是充分取形于乌木“瘦、透、漏、皱”自然特点,以“巧雕”为主的雕刻工艺技法,因材施雕,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结合起来。
唐国富指着一幅老鹰作品说,整个作品他只动了老鹰的嘴和爪,其他都是原汁原味。“这需要创作者的想象力,不是缺少好造型的树木,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颗树木其实都是可以拿来利用。”
“因材施雕,正如培养我的学生一样,只要因材施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唐国富表示,他教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文化,创作的灵感需要他们自己去挖掘。“顺其学生的天性,才能更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这跟创造根雕是一个道理。”
据了解,芦山历史文化悠久,雕刻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出土的汉马乌木根雕是汉代乌木根雕杰作,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而芦山乌木根雕资源集中,也为芦山根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资来源。
目前,芦山根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选用千年的乌木、红豆杉,老香樟、老楠木、老白木等优质树根,手法恣意奔放,化腐朽为神奇。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有的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
唐国富表示,虽然创造形式与材料有改变,但芦山根雕的魂还在,“现代艺术的本质便是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