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电影《萧红》已于3月8日与观众见面。这部由霍建起导演、宋佳主演、根据著名东北女作家萧红经历改编的电影刚一上映就引起热议。有人说导演不懂萧红,人物设置单薄,再加上做作到搞笑的台词,失败在所难免。省电视家协会秘书长马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电影《萧红》只是萧红恋爱史,影片过于强调其情感经历,并没把中国文学史上真实的萧红表现出来。 ”
只停留于情感上
电影《萧红》中,宋佳饰演的萧红历经四段感情。她与未婚夫汪恩甲之间的感情起于对守旧家庭的反叛,同黄觉饰演的萧军做过患难夫妻,王仁君饰演的端木蕻良给了萧红婚姻。虽然遇到骆宾基,但饱受病痛折磨的萧红只能将仅剩的时光和精力分配在写作上,与骆宾基之间只有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马琳说:“影片虽然讲述了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人生,但从头到尾都围绕着爱情,只停留在男女情感上。萧红的人生哪能只用四段感情经历来表现,太不丰富、也太不鲜活了。 ”
著名编剧徐广顺同意马琳的看法。他说,童年时代的萧红在外公的影响下,开始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启蒙教育。为后来走上文学道路奠定基础,同时,她自幼就同情穷苦人,关注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的命运。这些身边人后来都成了她笔下的人物。她创作的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都表现出萧红对北方土地的感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爱情的向往。这么丰富、有才情、有成就的女作家,片中却以情感的经历为主线、创作成就为点缀来表现,太单一了。 “萧红一生坎坷,倔强而才华横溢,她需要爱,却情殇连连。这些都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来表现。 ”
缺乏背景铺陈
整部电影最受争议的是萧红、萧军及端木蕻良的一场戏。这场戏反映了抗战时期,萧红与萧军、端木蕻良三人奔赴山西参加抗战宣传的一段历史。但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对萧红有偏见。
马琳说,这不能怪观众,因为影片没交代清楚,只围绕情感转,观众对萧红不了解、对当时的环境不了解,更因为电影作为了解萧红的一个渠道,在文学创作上、文学成就上表现甚少。影片完全可以通过抓住萧红一生中不为人所知、但却让人接受的片段来体现。这需要导演对萧红、对其作品,甚至对女性、对人这个永恒的主题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这样才能将萧红塑造得鲜活起来。
台词肤浅
台词也是《萧红》的一大致命伤,影片一开始,骆宾基就开始抒情,观众只能笑场。影片临近结束,骆宾基和端木蕻良站在萧红墓前,开始以“诗一般”的语言背诵萧红作品片段,也显得不自然。
马琳认为,台词的问题其实可以代表整部影片的问题,过多流于表面的台词使人感到肤浅。
宋佳表演获肯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萧红》上座率并不高。徐广顺认为,上座率不高正常。萧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但文学圈外人知道者不是很多。萧红虽然与张爱玲是同时代女作家,但没有张爱玲的影响力。张爱玲创作的多部小说被拍成影视剧,如《半生缘》、《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萧红》作为一部传记片,通过萧红31岁短暂而苦难的一生,塑造一个真实令人回味的女作家形象很难。
不过,宋佳塑造的萧红还是获得好评。之前,大家对其演萧红颇有微词,影片上映后,观众给予肯定。马琳说:“宋佳表演得很好,把萧红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了。 ”
视觉方面颇为精美
此外,在视觉方面,《萧红》还是颇为精美的。特别是那些生动而真切的旧日情景和氛围,颇获网友认可。而寒风中,萧红头戴耳包、穿着一身棉裤棉袄和身穿单薄皮夹克的萧军走在大街上的那一幕也为网友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