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儿童健康
7个小偏方助宝宝有效防流感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6 11:45:28

  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那么春季宝宝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流感呢?

  春季宝宝如何防流感

   1、保持室内通风及湿度

  定时开窗通风是预防流感的重要一环。室内每换气1次,可除去室内空气中原有有害气体的60%。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

  让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宝宝洗手可用洗手液,洗手液有抑菌作用,但使用方法要正确。抹上洗手液揉搓10~15秒钟后,两手仍是湿润的,这说明所用洗手液的量足够,然后再冲掉。也可选择酒精浓度至少为60%的杀菌纸巾。

   3、流感高发期外出戴口罩

  在流感高发期,家长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若要外出应给宝宝戴口罩。佩戴口罩无疑是隔离病毒的有效防范措施之一。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4、注意保暖勿受凉

  宝宝防寒能力差,夜间踢被子容易受凉,家长要注意及时将被子盖好。脚对温度比较敏感,若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流感病毒侵扰。家长要在晚间给宝宝用热水泡脚,还要根据气候的冷暖及宝宝的身体状况添衣加被,注意不要着凉。

   5、营养要均衡

  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宝宝的免疫功能有关。平衡饮食是保障宝宝健康的基础。每日应摄入谷类、蔬菜与水果类、奶制品类、禽畜肉鱼及蛋类、豆及豆制品类等食物,做到食物多样、食效互补。多吃含锌食物,人体中许多种酶必须有锌参与才能发挥作用,锌对调节免疫功能十分重要。此外,它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抗感染。海产品、瘦肉、粗粮和豆类食品都富含锌。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它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之成为一个屏障,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组织,保护肌体器官。平时饮食要清淡,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饮食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并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进入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

  春季宝宝如何饮食预防流感

  1、注意补充维生素A

  幼儿和体弱者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其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就容易患感冒。经常感冒的人可适当服用维生素A,柿子、胡萝卜等深黄色蔬果含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预防感冒有好处。

  2、多吃红色果蔬

  西红柿、红苋菜、红辣椒、红萝卜、红枣、红薯等红色食物中,富含β-胡萝卜素,不但能清除人体氧自由基,而且参与合成维生素A,对人体上皮组织和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这些红色植物含特殊物质———抗感冒因子,可直接抵抗感冒病毒。

  3、喝鸡汤

  鸡肉内含半胱胺酸,它能够促进呼吸道内的黏液排出,能够有效快捷地畅通气道。

  4、吃大蒜

  大蒜所含的物质不仅能消灭某些细菌,还能抑制一些真菌和病毒。流感流行时,除可生吃大蒜或醋蒜外,还可将生大蒜捣烂,加10倍水,取其汁液点鼻用,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5、茶水漱口

  日本科学家发现,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经常用茶水漱口,儿茶素能够覆盖在突起的黏膜细胞上,将杀死病毒,防止感染。乌龙茶、红茶都含有儿茶素,以绿茶预防流感的效果最好。

  6、生吃大葱

  葱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铁、钙、磷、镁等矿物质外,还含葱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及抑制细菌、病毒的功效,吃生葱有预防及治疗感冒的作用。

  防流感小验方

  1、熬醋熏蒸或用艾叶、苍术、雄黄各15克,燃烧以烟熏消毒居室,每日一次,连续熏蒸3~5日。

  2、取野菊花30克,水煎含漱或喷润咽喉。

  3、取大青叶、板蓝根、贯仲、银花各1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4、取葱白3根,白萝卜15克。水煎温服,连服3天。

  5、取鲜青果3个(劈开),鲜萝卜1个(切开)。煮水代茶饮。连服2~3天。

  6、取荆芥、防风各10克,甘草3克。煎汤代茶饮。连服2~3天。

  7、取芦根30克,鲜萝卜100克,葱白5根,青橄榄5个。煮汤代茶饮。连服3天。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整合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