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并网瓶颈背后有复杂准备工作
并网,一度是制约我国分布式电源发展的瓶颈。分布式电源并网,并非接一根电线就能实现,并网背后有大量的复杂准备工作。
为保障分布式电源可靠并网,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体系建设。在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成功建设了国家级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具备了风电和光伏发电全系列并网检测能力。在科研投入方面,国家电网公司还投入10亿元,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数字仿真平台。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34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余热、余压、余气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质发电近年来增长迅速,装机871万千瓦,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风机、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微型燃气轮机设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
免费并网并非“一卡通”,分布式电源发展仍是“高门槛”
虽然并网的难题解决了,但分布式电源仍面临不少“高门槛”。比如享受补贴电价有核准“门槛”。以光伏发电为例,享受国家电价补贴的标杆电价为1元/千瓦时,若不享受补贴,电网公司只能按0.5元/千瓦时的脱硫煤上网电价收购。但要享受国家电价补助,须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仅提供各项申请报告的成本,全下来可能需要近50万元。”一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业主说,普通家庭显然无法承受这样的负担。
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张正陵说,目前的补贴政策适用于大业主、大项目,需要上报中央部门才能拿到补贴,希望国家尽快明确鼓励分布式电源的补贴措施。有专家建议,可将6兆瓦以下分布式电源项目的核准改为备案制,并按发电量进行补贴,鼓励自发自用。
此外,分布式电源项目还有成本“门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成本肯定要比大电厂高出许多。“目前看,国内做微型分布式电源的业主几乎都是发烧友,因为投资回报太慢。”林伯强说。
目前我国居民电价较低,在高成本的背景下,普通居民建设分布式电源上网项目并不划算。而各地工业用电价格普遍超过1元/千瓦时,按照自发自用模式建设一定规模的分布式电源上网项目,反倒可以节约不少电费。有专家预测,国内的分布式电源市场可能会从经济园区等工业领域开始起步。
业内人士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降低分布式电源发展的“高门槛”,让分布式电源真正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分布式能源的使用真正像家用电器一样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