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中国“剩女”现象引东西方网友热议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23 14:39:55

  中国“剩女”现象引东西方网友热议

  20日,一篇关于中国“剩女”现象的文章登上了BBC网站。文中称,那些年过27或30岁、受过教育的单身女性在中国被称为“剩女”(leftover women),“剩女”们在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该文引发各国网友热议,留言已近700条,不少来自亚洲国家的网友表示对此感同身受,而一些西方国家网友则认为“剩女”一说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大龄单身女性理应以追求理想为先,而非屈从于家庭压力。一位男性网友甚至开玩笑称中国“剩女”令他重拾“家庭妇男”之梦。

  西方网友不解“剩女”

  在这篇文章中,BBC记者采访了一位即将迎来29岁生日的电台女编辑黄媛媛,拥有良好学历和收入的她依然单身。文中称,虽然中国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在25-29岁女性中,有五分之一未婚,同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比例则超过三分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单身男女就能轻易配对,因为中国男性倾向于娶年龄比自己小、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女性。

  文中还引用了一篇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的名为《有多少剩女值得我们同情?》的文章,该文认为,那些长得不漂亮的女孩往往期望以教育提高竞争力,“悲剧是,她们没有意识到,随着女性岁数增长,她们越来越不值钱。因此,等她们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时,她们已经人老珠黄。”

  一语激起千层浪,一名来自美国的女性网友愤怒地表示,她完全无法认同“剩女”这个词汇所传递的观念,“与那些更年轻的女性相比,27或30岁以上的女性竟然被认为无论在哪方面都占劣势,这在美国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这种想法应当尽快抛弃。”一名男性网友则说:“为什么只谈‘剩女’不谈‘剩男’呢?作为一名男性我都觉得这太大男子主义了。”另一名网友则调侃称这篇文章给了他圆梦的希望,“从小我就希望能和一个聪明、经济独立、有安全感的女性结婚,她不会鄙视我成为一个家庭妇男的理想。因此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中文然后搬去中国。”

  亚洲网友感同身受

  与西方网友的“不理解”形成对照,亚洲国家的网友,尤其是女性网友们纷纷表示“感同身受”。

  一名日本网友说:“这和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像,当时25岁以上的未婚女性被称为‘圣诞蛋糕’,因为谁在25日之后还想要一块圣诞蛋糕呢?而现在的平均结婚年龄已经远超当时。同时我认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能归咎于此,是抚育孩子的压力导致了这种情况。”

  一名韩国网友认为给大龄未婚女性贴“剩女”标签是件十分悲哀的事,她说:“在韩国也一样,只不过‘剩’的界线是30岁。许多女性在30岁前匆忙结婚,只因害怕‘被剩在货架上’。难怪离婚率那么高。”

  一名印度网友说,在印度,情况相似,“一群有着高学历的27岁以上的独立女性选择一种更自由的生活,将她们的能力用于社会。生活方式因人而异,只要你经过深思熟虑,就应当拒绝别人随意贴上的标签并以自己的方式幸福生活。”

  联合国数据显示,2012年各国25岁-29岁女性中单身者所占比例中,英国高达74%,日本超过70%,美国接近50%,而中国和印度则相对较低。此番数据似乎恰好与网友们的留言互为印证,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剩女”不仅仅是中国或亚洲的问题,该网友说:“‘女人应当结婚生子’是一个‘全球性’态度,尤其是当那些运行着对冲基金或是赢得奥斯卡奖的‘女强人’还发声称‘妻子和母亲是一个女人所能扮演的最好角色’时,‘剩女’的称呼只是再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角色的矛盾与尴尬。”

  正如另一名网友所言:“要让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立女性嫁给一个希望她能够在工作的同时还扮演传统妻子角色的男人,这太难了。我理解那些‘剩女’们。”

  或许,在几许无奈与矛盾中,中国的“剩女”们都会赞同黄媛媛在文中说的话:“一流男人会找二流女人,二流男人会找三流女人,三流男人会找四流女人,被剩下的是一流女人和四流男人。因此,如果你是个剩女,你就是一流女人。”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黄纯一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