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更名为拓展班、尖子班、提高班,学费高昂报名火爆
“疯狂奥数”仍在肆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19 14:09:07

  “奥”秘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奥数成绩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录取挂钩,也禁止各类培训班以及将奥数内容纳入教学和考试。然而,记者近期在重庆、广东等地发现,在各大培训机构,“疯狂奥数”改头换面重出江湖。

  “易容”奥数受追捧,先测试才能入学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潇江酒店三楼,全国连锁培训机构“学而思”的奥数课程爆满,20个人一班,七八个班同时上课。许多家长说,因为报名火爆,报名前孩子要做10道题,做对其中4道才能入学。

  据“学而思”的咨询人员介绍,现在培训班的名字是数学思维拓展班,一学期学费1800元,15节课,每节课3个半小时,“这算便宜的,北京的价格是2720元。”重庆育英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说,现在培训班的名字都改为拓展班、尖子班、提高班等,学费不菲。

  大帝学校咨询工作人员介绍,“小升初”的重点中学不仅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还要看平时成绩,如果有获奖证书会优先考虑录取。大帝学校还与几所名校签有合同,学生参加大帝学校的考试成绩可成为升入名校的标准。

  珊瑚小学六年级家长冯女士说,孩子入选了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要去天津参加总决赛,费用5380元。“现在各种奥数比赛名目繁多,比古时进京赶考还累。”

  培训机构与名校合作,奥数成择校砝码

  多位家长表示,奥数班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但是在“小升初”择校的巨大压力下,家长也只能狠心让孩子“受罪”。

  以重庆为例,在希望杯和华罗庚杯这样的全国奥数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优先选择进入知名重点中学,择校费减免。此外,在重庆各知名重点中学“小升初”的选拔考试中,奥数题占了相当比例,即使是常规的统考,附加题也大多是奥数内容。

  重庆育英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何女士说,该校对口的升学学校是重庆市三中和七中,名额分别是10个和20个,但六年级学生多达300多名,剩下的孩子只能择校,择校就得学奥数,否则交钱学校也不收。

  在如此残酷的“小升初”淘汰赛中,奥数成为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砝码,许多培训机构借机与名校开展了“紧密”合作,也带来了广泛的生源和丰厚收入。据了解,重庆嘉华学校与重庆市第八中学开展合作,去年12月中旬进行了第一次考试,其中数学考试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奥数题,总分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可交钱入学。

  而广东的“奥数热”,主要体现在有自主招生、自主命题、自主选择考试方式权的民校。如广州举办“小升初”考试的民校有近30所,多数民校前身是公办名校所办初中,一位难求。2012年联考中,4万名考生争夺3000余个名额,联考试题以奥赛题为主。面对民校的生源“掐尖”,广州的一些公办初中也暗中较劲,通过给优秀学生发短信,举行名为奖学金测试、“小升初”情况摸底、小学教学研讨调查等非公开、小范围的测试,主要考试内容就是奥数。

  下禁令只能治标,教育均衡方可治本

  许多教育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要遏制奥数的泛滥,仅仅依靠下禁令是不够的,下禁令只是治标,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革高考和中考以及“小升初”制度才是治本之策。

  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小升初”择校催生的奥数热,根源是教育不公平与资源不均衡。奥数只是一种工具,取消了奥数,还会有别的名目,甚至是语文、英语任何科目,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博弈工具。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朱超华则表示,奥数热反映了教育功利主义向“低龄化”蔓延,从高考已经不断延伸到小学阶段,严重背离了义务教育的认知规律。

  建立多维度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被不少专家视为学校选拔学生的改革方向。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说,以该院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为例,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品德课程的考试成绩,而从品德、行为、社会实践能力和学习态度及方式等4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语文和数学等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多维度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给出学生综合分值,作为学生升学选拔等标准。”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