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40岁不到的“年轻人”,他22岁开始行医。在崇山峻岭中,遍地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就是龙游县大街乡的百姓口中称为好医生的徐胜宏,一个用“脚”来践行医德的平凡人。
一个月磨破一双鞋,他16年走过的路可以绕地球1圈
龙游县大街乡地处龙游县最南部,离县城35公里之遥。在这片呈锅型的群山中分散着79个自然村,7507人。这里仿佛是被人遗忘的世外桃源,一切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
极致原生态的美丽景色同样带来了极其不便的交通。“我出诊都是步行,这里海拔高,要徒步上山。”徐胜宏说。他平均一个月出诊50多次,一次十里山路,仅一个月就要步行500里,16年来他已走了9万多里路。
2004年大街乡修了新公路,路况得到改善。徐胜宏可以骑摩托到山脚下,然后,继续用双脚走崎岖的山路到患者家。路况虽然好过从前,但山路崎岖依旧,“我的鞋子一个月便要换一双。”他打趣道。
1996年徐胜宏就被分配到大街乡卫生院,年轻的22岁小伙开始行走在这片以老人小孩居多的山野中。2006年以前,他每月领着四五百的微薄工资,一个月有15天在值班,休息日也是不得空闲。有一年的正月初六,别人合家欢聚时刻,他仍留在卫生院值班,一天出诊六次。徐胜宏说,他从未好好度过一个节日。
在大街乡卫生院,他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他现在有个8岁的可爱女儿。对家庭,徐胜宏有着深深的抱歉:“女儿出生的时候我也只抽空陪了一两天。”现在女儿长大了,一个月有半个月时间在值班的他依旧不能陪在身边。“亲人不在身边,他就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看。”这是大街乡百姓们对他的评价。
医术好,医德更好
大街乡是个空巢老人甚多的地方,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对待老人,徐胜宏格外小心,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随叫随到。早晨上班至晚上八点是他的正常上班时间。而除了白天的门诊之外,还有随时待命的出诊。半夜出诊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我从来没有睡过一个真正安稳的好觉。”徐胜宏说。
2004年十月,凌晨两点,瓢泼大雨。徐胜宏接到石头桥村的村民陈荣樟的电话,说自己突然肚子疼,要急诊。雨还在下,路面湿滑泥泞,2.5公里的山路非常难走,走得急的徐胜宏差点掉进路边的河里。好不容易抵达患者的家,他顾不上溅满泥浆的衣裤,立即打开医药箱。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他判断病人是胃出血或胃穿孔,这种病拖不得,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县人民医院治疗,并且全程陪同。经过抢救,病人脱离了危险。县人民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一步,患者就有生命危险。像这样与死神作对,在鬼门关前救回病人的事例不胜枚举。
1999年三月份的一天,天气晴朗却依旧带着冬天的寒意。中午两点,正在午休的徐胜宏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大头岭有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家不慎摔倒而昏迷。情况危急,面对20里山路,徐胜宏一次又一次地加快步伐。山路崎岖,半途突然又下了大暴雨,他走得急,没有准备任何雨具,瓢泼大雨中,他护着药箱,脚步一刻不停。傍晚六点,在连续冒雨行走4个小时之后,他终于到了目的地,但眼前的景象使他惊讶。患者家家徒四壁,没有椅子,没有灶台,没有床,病人只是裹着破旧的棉被躺在地上。三月天,还未消寒,徐胜宏全身湿透,衬衫湿湿地贴在胸襟上,但患者的家境,使他难以开口要一件干燥衣裳,更别提热茶热饭了。在检查了病情之后,他立即给患者吊针,晚上在冰冷的地上守到天亮,此时,他已顶着湿漉漉的身体饿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天亮,徐胜宏找来村民帮忙,一起抬病患下山。病患被诊为脑溢血,赢在送诊及时。徐胜宏忙完一切之后自己倒下了,足足吊了3天盐水。
调走再召回:他是大街乡百姓赖以生存的山
在大街乡的16年,徐胜宏熟悉每一条山道,熟悉每一处溪流,角角落落里都有他的足迹。他认识每一个村民,熟悉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谁有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口人,有几个老人,几个小孩,他一清二楚。
2008年9月,徐胜宏被调往龙游县社阳乡卫生院任院长。调走之后,大街乡的百姓仍会特地赶来找徐医生看病。老病患们相信并且早已依赖了徐医生。大街乡村民金奶奶提起徐胜宏,便赞不绝口:“徐医生人很亲切,医术又好,用他的药我放心!”
徐胜宏也一直心系温暖的大街乡,2010年3月,他调回了大街乡卫生院任院长。这下,乡亲们心里踏实了。2012年,徐胜宏被提名为中央电视台“最美乡村医生”,他将继续用双脚传递医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