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北京保京籍生录取比例 2016年前不开放异地高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31 14:22:11

  12月30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透露,2014年起允许随迁子女报考“高职”;2016年前,北京不会放开“高职”之外的异地高考;长期政策将努力保障京籍生源录取比例不受影响。

  过渡期政策开了一个小口子

  上述《方案》由北京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联合制定,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

  根据该《方案》,在北京市出台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办法之前和新办法公布后三年内,实行如下过渡措施:

  自2013年起,允许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报考北京中等职业学校。条件为: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

  自2014年起,允许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报考北京高等职业学校。条件为: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自2014年起,北京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高考文化课借考服务,学生回户籍所在省参加高校招生录取。条件为: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及合法稳定住所,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北京市有关部门解释,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是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升学考试服务,需要严格对家长的社保和职业的年限要求,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出现“高考移民”,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具体办法争取2013年出台

  《方案》透露,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争取在2013年出台。虽然目前看不到该办法的具体内容,但《方案》披露了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保障北京市中考高考录取总体比例不受影响。这一原则的政策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46号),该《意见》提出“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

  第二,在北京市出台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办法之前和新办法公布后三年内,实施上述过渡期政策。也就是说,2016年之前,不会放开异地高考。

  第三,异地高考条件将重点考虑如下因素: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居住、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

  第四,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来缓解升学压力。

  政策出台面临三大难题

  北京市有关部门解释,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面临很多难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前,北京常住人口2000多万人,已经远远超过国务院2003年批复的总体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调控目标,北京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过快增长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从深层次制约着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需要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快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随迁子女高峰期与北京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增长率高达80%,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三是需要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提出“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但由于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客观限制和现行高考招生体制的束缚,同时,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提供借考服务等工作还需要国家主管部委的统筹协调以及人口流出地省市的协调配合,如何有效平衡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升学利益,难度很大。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记者 万学忠 张维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