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赴港买壳为融资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2011年,国家更是发布了严厉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严厉的调控下,国内房企深陷融资困境,众多房企选择通过出让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或退出地产业。如6月8日,绿城中国宣布以51亿元向九龙仓出售其16.7%股权;6月22日,绿城中国以33.72亿元向融创中国出售其9个地产项目。
在境内外地产IPO降至冰点、银行信托等融资渠道受阻的背景下,不少大型地产公司开始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控股权,将其作为借壳上市、获取资金的新渠道。5月,万科宣布以11.57亿港元收购南联地产79.26%股权;中粮集团旗下中粮香港以3.62亿港元收购侨福企业;招商地产以1.99亿港元收购东力实业70.18%股权。
中企出境并购大“公基”
今年以来,针对公用事业与基建设施的出境并购案例逐渐增多。继2010年12月以9.42亿美元收购巴西7个输电特许经营权项目后,今年5月,国家电网出资3.87亿欧元,购得葡萄牙国家能源网RENE25%的股权;11月,国家电网又宣布出资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电网公司ElectraNet41%的股份;7月,一直青睐海外公用事业的香港长江实业财团斥资6.45亿英镑,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WalesandWestUtilities(WWU)。基建方面,10月,中石化旗下油品储运商中石化冠德宣布以1.29亿欧元收购欧洲石油仓储码头VestaTerminals50%股权,成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首次收购欧洲油库的典型交易;11月,中投宣布收购希思罗机场控股的10%权益。
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以其充足的现金流和国家政策扶持,开始展开对境外公用事业和基建设施的投资,恰恰抓住了处于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政府试图通过出售相关企业股权回笼资金,以缓解政府收入压力的机会。作为资产溢价幅度合理、拥有稳定现金流的抗周期行业,公用事业与基建设施未来几年将对中国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而对并购标的所在国的监管政策与行业现状具备足够的理解,则是此类交易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
出境并购失败案例增
在看好国外投资机遇的同时,今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体会到了出境并购失败的艰辛。出境并购交易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国内企业及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对企业的资金实力与筹措资金的能力(如获取国家并购贷款支持等)也是严峻的考验。
2010年10月,中石化宣布拟收购西班牙油气生产商雷普索尔持有阿根廷最大石油企业YPF的57.4%股权,而阿根廷今年4月对YPF的国有化使得该笔出境交易被迫失败;3月27日,中国铝业拟出资9.25亿加元收购蒙古煤炭生产企业南戈壁60%股权,半年后因无法获得蒙古政府批准而宣告终止;6月13日,由于一家由中日企业联合组成的财团加入竞争,历时近一年半的瑞典萨博汽车收购案宣告终止,此前胜算极大的青年汽车无功而返;10月22日,国内通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发生产商北京卓越航空宣布,其17.9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公务机制造商豪客比奇旗下商务喷气式飞机及螺旋桨飞机业务的计划因无法满足个别交易条款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