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求证”栏目报道了美国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大量消费转基因食品的情况。但在网上,针对转基因的争议一直都有。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吗?就有关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中外专家。
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黄大昉(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进行人工分离、修饰和转移而培育出新品种,从而赋予原来品种以新的优良性状。如转基因抗除草剂(草甘膦)大豆,就通过增加耐受除草剂的特性,节约了防除杂草的人工和成本。
布鲁姆瓦尔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学系细胞生物学教授):转基因作物有两大益处:其一,提供更高的作物产量。极端天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全球农业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而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不仅能够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甚至可以抗干旱,无形中扩大了宜耕土地的面积。其二,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据英国咨询公司PG Economic发布的统计数据, 1996—2010年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38亿公斤。
林敏(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乌拉圭、南非、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另外,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瑞士、英国、新西兰、俄罗斯、南非、泰国、土耳其、墨西哥、美国、哥伦比亚、菲律宾、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欧盟、马来西亚等。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段武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我国也开展了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工作,在大豆新基因发掘、转基因技术平台建设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并未种植。
转基因会影响传代生殖能力吗
黄昆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转基因大豆问世以来,研发者以及世界各国的多家独立机构进行了大量、长期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和致敏性评价等。试验证明,新引入的蛋白没有增加毒性风险,食用转基因大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以抗草甘膦(SGT)转基因大豆为例。其转入的基因是来自于土壤农杆菌CP4株系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合酶(EPSPS),该蛋白可以使作物对除草剂草甘膦产生抗性。
这种蛋白基因是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限制酶,普遍存在于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中,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将该蛋白与数据库中已知毒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没有序列同源性。美国、日本和韩国学者还分别采用模拟胃肠液对该蛋白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模拟胃液或肠液中,蛋白数秒内完全降解。对该蛋白的小鼠试验表明,当灌胃量达到572 mg/kg体重,蛋白没有对小鼠产生不良反应。可以认为,该蛋白对动物的毒性风险很小。
此外,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了动物亚慢性毒性和传代生殖能力等多项检测。其中,日本采用加热后的大豆粉以30%的添加量饲喂大鼠和小鼠15周,检测生长、进食量、脏器重量和脏器切片等一般毒性指标和免疫毒性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对大鼠无毒性。中国采用这种大豆饲喂大鼠91天,做了进食量、体重、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未对动物产生亚慢性毒性。美国对喂养这种大豆的小鼠进行了2—4代繁殖试验的生殖能力检测,分析了胎仔大小、体重、睾丸细胞数量等指标,认为转基因大豆对小鼠无生殖毒性。
外来基因会破坏食物营养成分吗
黄昆仑: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对照大豆的营养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且能够被正常消化利用。美国于1992年在6个地点、1993年在4个地点,欧盟2005年在5个地点,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在2000、2001和2002年连续3年对多种遗传背景的抗草甘膦大豆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抗草甘膦大豆与其亲本大豆在主要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脂肪、纤维、碳水化合物)和抗营养因子(凝集素、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方面含量相当,并且都在参考文献提供的自然变异范围内。此外,1992年美国还对6个地点收获的大豆进行了加工产品如烤豆粕、脱脂豆粕、蛋白提取物、蛋白浓缩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工性能和营养成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同时,用加工和未加工的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对照大豆喂养大鼠和奶牛4周、肉鸡6周、鲶鱼10周、鹌鹑5天后,分别检测生长指标、饲料转化率、肌肉和脂肪组成(鸡)、牛奶产量和牛奶成分、瘤胃发酵和氮消化率(牛)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对动物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
转基因食品会造成基因变异吗
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人类食用的天然食品中含有各种基因,尚未发现基因的水平转移或跨物种转移。从科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不存在特别之处。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转基因食品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入了特定蛋白质。只要这种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就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
彭于发(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与人吃转基因食品同样的道理,动物吃了转基因大豆饲料,其中的耐除草剂基因和转基因蛋白也会迅速降解,作为营养成分被消化、吸收,不会在体内累积。
转基因大豆会使人体过敏吗
黄昆仑:转基因大豆新引入的蛋白不会增加致敏性风险,转基因操作也没有引起大豆本身的致敏原种类和含量增加。
常见过敏原一般都是生物中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占总蛋白的1%—80%。而CP4 EPSPS蛋白在转基因大豆中只占总蛋白的0.08%。该基因的供体土壤农杆菌不是过敏原,而且该蛋白可在模拟胃液肠液中被迅速消化。此外,从1995年到2007年,采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易过敏儿童和成年人的血清尤其是大豆过敏患者的血清,与CP4 EPSPS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试验表明,该蛋白不会与任何过敏血清结合。采用大鼠进行的试验也证实该蛋白无论注射还是灌胃都不会激发动物的过敏反应。
布鲁姆瓦尔德: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人体过敏的说法没有依据。
转基因对人体的长期安全能保证吗
杨晓光: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是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之一。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试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之所以采用超常量试验,就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试验。现行的化学食品、药品多是用这套系统进行验证的。如大鼠90天喂养实验,时间相当于大鼠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喂养试验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
贝内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担心主要出于不了解,认为转基因属于非自然的育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实际上,转基因不过是有选择地引入基因而已,它是人类漫长育种史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布鲁姆瓦尔德: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信息,美国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种植比例均在90%以上。自1996年转基因大豆商品化生产应用以来,上亿美国人直接或间接食用转基因大豆16年,至今未发生一例经过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
抗草甘膦作物会导致杂草蔓延吗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早在抗草甘膦作物应用之前,就已有杂草产生抗药性的报道。实验发现大部分抗性杂草无法与现有的抗草甘膦作物杂交,因此,并无证据表明抗性杂草的产生与种植抗草甘膦作物有直接关系。如同其他生物一样,若杂草长期、大量接触某一除草剂,的确会对该除草剂产生抗性,这是常见的生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