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股票基金
国家严厉整顿牛黄市场 武汉健民为何不领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8 14:59:44

  12月5日一则有关牛黄的重大利好消息“突袭”武汉健民(600976),当天公司股价逆势上涨2.8%。受此重磅消息刺激,在近日医药板块一片萎靡之时,武汉健民仍显得“升机勃勃”,但买了这只股票的李阿姨却仍不满意:“这则消息,按理说至少该让公司出现一个涨停板吧,可到14日,公司股价上涨还不到1%。”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对于这个利好消息“不买账”,一方面是因为医药板块整体下跌,武汉健民也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是人工牛黄的取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体外培育牛黄走俏

  据12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含牛黄等药材中成药品种监督管理的通知,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及其他剂型或规格,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固定以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替代。

  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包括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回春丹、片仔癀等38个品种。

  时隔9天后,12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再度刊登出加强含牛黄等药材中成药品种监督管理的公告,强调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药品标准投料生产,严禁擅自以其他药材或原料等替代。

  这则通知对于武汉健民来说是极大的利好,公司参股39%的联营企业健民大鹏是“体外培育牛黄”的独家生产商,已形成年产5000kg体外培育牛黄的生产能力。

  长江证券的分析师刘舒畅指出,2011年以来,健民大鹏的经营已经进入正轨,公司含牛黄制剂的销量也大幅攀升,开始进入原料药和制剂双轮驱动的市场扩张期。1-9月大鹏实现净利润约13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0%。未来受益于牛黄营销团队的不断强化和销路的逐步打开,增长将明显提速。

  一位长期关注武汉健民的分析师指出:“其实关于在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中人工牛黄不能代替天然牛黄的规则已经出台很久了,只是至今执行的力度不是很强,人工牛黄仍然占据市场90%的份额。而12月药监局的连续出台两个通知,可以看出监管层要加强力度严厉打击牛黄市场的决心,这对于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体外培育牛黄的武汉健民是一个利好。”

   市场不买账“事出有因”

  从武汉健民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对此利好反应平淡。从12月5日的收盘价13.6元,到17日的14.43元,武汉健民仅仅上涨了6.1%,与投资者心目中的涨停板相差甚远。

  上述分析师表示:“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目前武汉健民的估值偏高,另一方面就是除了体外培育牛黄这一业务外,公司其他业务的经营情况只是尚好,没有什么潜在的爆发性增长。”

  大智慧数据显示,截止17日收盘,武汉健民的动态市盈率为25.76倍,而目前沪深300成分股的市盈率还不足20倍。此外,公司一线产品龙牡壮骨颗粒、健民生血颗粒属于OTC 用药,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推进,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龙牡壮骨颗粒是公司资金流的主要来源。”华宝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俞向兵道。

  俞向兵认为公司股价表现不如人意还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行文到实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现在天然牛黄、合成牛黄、人工牛黄在价格上差别很大。1公斤天然牛黄价格在10万元以上,合成的在3万左右,人工牛黄却只要几百元。由于对终端制剂价格的限制,很多企业为了盈利都是用人工牛黄来代替天然牛黄。”“药监局在2011年的《药典》上就对人工牛黄的使用做了限制,但是屡禁不止的原因,还是因为终端价格没有提上去,有些药企更是干脆就不生产与牛黄相关的制剂。只要终端制剂价格不放开,武汉健民的受益程度就有限。”俞向兵进一步指出:“而且武汉健民的牛黄业务也是在近两年才开始转亏为盈的,要实现一个突然爆发性的增长,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对此,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认同:“短期来说,市场还需要一个接受的时间。天然牛黄被取代是一个确定的事情,长期对武汉健民肯定是一个利好。”“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目前医药板块的‘跌跌不休’。”俞向兵表示:“现在整个医药板块都处于下降通道中,身处其中的个股也很难有什么明显的上涨机会。”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