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房产频道_2013 > 住在衢州
个别楼盘大幅提价 千人抢房再现“地王”推高预期
“恐慌性情绪”弥漫一线楼市
业内人士:调控基调未变房价难现大涨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8 08:52:09

  近日,由于一线城市个别楼盘大幅提价、千人抢房以及地王频出等现象,引发出购房者对房价可能暴涨的恐慌情绪在市场逐渐蔓延。

  27岁的小庞在这个周末接到母亲从四川成都打来的电话,让她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北京的房子,因为听说最近房价“涨得很厉害”。

  半年前在北京四环买过一套二手房的同事也劝小庞赶紧出手买房,因为自己买的房子已经在几个月内升值了差不多50万元“听说最近一些楼盘又开始涨价了,别等到将来后悔。”同事劝她说。

  在周围人群的劝说下,原本决定明年买房的小庞开始心动。“已经约好了中介,周末就去看看房子。”她对记者说。

  小庞的情况并非个案。15日,北京朝阳区链家地产一家门店的职业顾问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前来咨询二手房、新房价格及购房相关事宜的人数有所增加。“可能是受到前几日个别项目涨价以及‘京补缴社保可获购房资格’等消息影响。”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告诉记者,前几天北京市西城区鸭子桥路45号院政泰家园某个房源传出“一夜提价70万”的消息也对购房人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来自伟业我爱我家集团的数据显示,12月上旬北京全市纯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新增供应6437套,而11月全月供应量仅为4805套,12月份前十天的供应量已比上月全月供应量上涨了34%。

  而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上周末(12月15至16日)深圳楼市共有6个项目开盘或加推,其中包括远洋新干线等纯新盘,上千套房源入市引起了深圳楼市的又一轮火爆。搜房网称,远洋新干线开盘引发近2000人抢房,当天成交均价15000元/平方米。

  此外,上海和广州也在近期出现新房热卖、二手房量价齐升的现象。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吴晓君告诉记者,一线城市的楼市成交量正在整体上涨。整个11月份,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14%、93%、98%与175%,环比增幅分别为21%、-13%、12%、25%。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告诉记者“未来房价仍将继续上涨的预期,以及近期‘北京补缴社保可获购房资格’传言的影响,刺激了部分潜在购房需求开始集中释放。”

  张旭则告诉记者,根据链家地产掌握的情况,北京‘一夜提价70万’的房源位于一个经适房小区,该房源有很大特殊性,业主的涨价现象也只是个案,并不具代表性。但她同时指出,“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这样的消息已经在市场了形成一种恐慌性情绪。”

  除了这些因素,易居方面分析认为,刺激购房者心理和整个楼市预期的还有近期土地市场的“疯狂”。记者发现,整个11月多个城市“地王”频出。27日,北京、上海土地市场同日出现“地王”,楼面价均超过3万元/平方米;28日,深圳新的总价“地王”诞生。“预计12月土地成交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在全国市场近几个月来房价平稳上涨的大背景下,北京等一线城市出现一夜涨价、千人抢房等现象,无疑会对普通购房者心理造成“雪上加霜”的影响,并刺激这种情绪在市场上蔓延。不过业内人士强调,目前楼市调控基调未变,房价大幅飙升的基础并不存在。多家房屋交易中介机构及市场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当前一线城市并未出现大范围的房源大幅提价的现象。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对记者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重申“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这意味着随着调控持续从严,楼市暴利时代早已过去。

  张大伟表示,尽管北京等城市成交均价有所上涨,但一线城市并未出现大范围的“暴涨”现象。另一方面,在限购与限贷持续的情况下,市场也不会出现全面抢购的现象。

  伟业我爱我家方面告诉记者,年底楼市的量价齐涨并不具有持续性,随着一线城市及全国住宅供应量的增加,市场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同时提醒广大购房人群“不宜轻信市场传言而恐慌性抢购”。

  无独有偶,17日,北京市住建委、人力社保局联合发布“本市进一步明确缴纳社保认定购房资格标准”的辟谣声明,针对近日市场传言“北京补缴社保可获购房资格”予以回应。该声明中强调北京市“自18日起,补缴社保在购房资格审核中将不予认可”。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记者 高伟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