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 试驾
消协抽检43辆车的车内空气 3辆不合格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4 09:44:15

  您车里的空气质量合格吗?交通拥堵,使得有车族呆在车内的时间越来越长,车内空气质量也开始受到市民的关注。

  日前,杭州市消保委与南京、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22城市维权单位,联合检测机构,首次按今年3月的新“国标”——《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了一次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

  昨日杭州市消保委发布结果显示,抽检的43辆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总体较好,达标率为93%,有3辆车的甲醛或乙醛超标,其中,长城H6型SUV汽车,甲醛超标3倍多。

   抽检汽车室内空气中

   有九成达标

  今年3月1日,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为全面了解国内汽车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敦促汽车厂商不断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确保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标准的汽车产品,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从8月中旬开始,历时3个多月,依据该国标开展了国内首次大规模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

  据了解,受检车辆都是消费者正在使用、购买时间在2个月以内的新车,包括25个汽车品牌(含进口品牌)的43个车型,几乎囊括了目前车市中从低端到高端的主流车型。

  比较试验对43款车型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常见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指标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较好,达标率为93.02%。部分车型虽然检测出了甲醛和乙醛,但其含量都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范围之内,而其他6项挥发性有机物几乎检测不出来。

   三辆车的车内空气中

   甲醛、乙醛超标

  记者注意到,抽检的43款车型中,只有3辆样车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超标,分别是东风本田思域、东风标致508、长城H6。超标的挥发性有机物为甲醛或乙醛。其中,长城H6型SUV汽车,甲醛超标3倍多。

  随后,主办方根据3家未达标企业的复检申请,对同一型号的新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复检车辆符合标准。

  汽车车价越贵,其室内空气质量会越好吗?此次评测结果颠覆了市民的这一看法。受检的6款自主品牌车型中,有5款自主品牌表现较佳。相比之下,部分中高档车及高档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与低价位车型相比,并没有像其价位一样高出一筹。由此可以看出,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汽车价位并不成正比。

   消保委提醒

   达标不代表没有异味

  杭州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称,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规定了其中8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限值。“此次比较试验虽然达标率较高,但并不意味达标车辆中没有其他挥发性有机物。达标不代表没有异味。”

  22家消费维权单位建议,国家标准中应适当增加有机物挥发物质的检测项目;另外还建议标准采用的检测方法应增加模拟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如模拟阳光照射,或是车辆在行驶中包括使用空调等状态下的车内空气质量状况。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出,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适合汽车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极其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

  对此,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呼吁,要健全检测监控体系,从源头切断车内空气污染源。相关企业应严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认真对待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并切实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杭州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最好先打开车门闻闻味道,选择无异味或者异味较轻、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购买新车初期,上车之前最好先打开车门散散异味,并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开窗通风,在使用空调时则应多采用外循环模式,以保护自己和其他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高丽莎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