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中灾难的记录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09 10:32:27
日前热映的电影《一九四二》以直面“遗忘”的方式,掀起了人们追忆历史的热潮。在影院门口,笔者意外地领到了一份1943年《大公报》的影印版,不由得将目光聚焦在记录这场灾难的人们身上。
影片中,一份白纸黑字的《大公报》被震怒的蒋介石拍在桌子上,大喝一声“停刊”令人印象深刻。美国记者白修德奔赴灾情一线实地调查,并将触目惊心的照片带到高层面前以呼吁救灾,让人敬佩。实际上,这两个细节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这位美国记者后来发表的回忆录《中国的惊雷》中记述了这段经历。这本书也成为电影原著《温故一九四二》作者刘震云的重要参考读物。
其实,与美国记者一样,活跃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报人,也在奋力地秉笔直书、披露事实。与外国记者不同的是,他们所担负的责任与所面临的风险,都更加沉甸甸、血淋淋。资料显示,1943年2月1日《大公报》将记者张高峰深入河南灾区一线写就6000余字的《饥饿的河南》改题《豫灾实录》后全文刊出。次日,总编王芸生提笔写下社评《看重庆,念中原!》这篇名作,以犀利的笔锋直指国民党政府的暴政。其中慷慨激昂的写道“灾荒如此,粮课依然,县衙门捉人逼拶,饿著肚纳粮,卖了田纳粮”,引发社会强烈的反响。此后,等待《大公报》的是当局震怒,报纸“停刊”三天,24岁的记者张高峰以“共党嫌疑”的罪名被国民党逮捕并遭刑讯。
在现场发放“老报纸”的大公报北京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对于1942年河南的灾情,只有重庆《大公报》、南阳《前锋报》等为数不多的媒体进行了报道。如今,这些难得的灾情报道,成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因此,大公网组织了向电影观众发送“老报纸”的活动,希望以此表达对前辈报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敬意。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赵琬微
编辑:
姜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