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电视12月2日晚举行第三届感动香港年度人物颁奖,11人获此殊荣,其中有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更多则是不起眼的普通人。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或身处逆境不屈打拼,这些获奖者以热情感动香港,以行动诠释香港精神。
感动就在身边
香港有1年收费14万港元的幼儿园,但鲜鱼行学校却专收穷学生。在这所学校,学生可以拿做好的功课从校长设立的食物银行换食物回家,甚至可以拿好成绩换电器补贴家用。校长梁纪昌10多年来努力为学生提供生活帮助,因为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梁校长最后把200多个学生艰苦拼搏的事迹汇编成了一本感人的书册。他在得奖时透露,早前拍了一个广告,取得6位数字酬劳,已全数捐助学校,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学生。
年届80的吴观清及张喜朋,是一对义工夫妇,街坊称他们为“肥爸肥妈”。肥妈张喜朋在10多年前因中风几乎全身瘫痪,丈夫为鼓励太太重新振作,夫妻俩共同投入义工工作,二人到处行善,成为街坊眼中的“活宝贝”。肥爸吴观清在得奖时更发表爱的宣言,希望可以永远做太太最靠得住的拐杖。
失去双手的生命勇士杨小芳,9岁时意外失去双手,但她凭着乐观性格,积极面对人生。她曾代表香港参加伤残亚运会及全运会,现在亦是一位展能艺术家。她感谢家人对她一直的支持,亦感谢教她绘画的启蒙恩师陈老师,陈老师亦赠送“足以自豪”的字画回赠小芳,鼓励她继续以足代手,创造美好人生。
企业家曾宪梓出生于农民家庭,事业有成后,先后成立教育基金、载人航天基金及体育基金,推动国家多方面发展。其余得奖者还有帮助露宿者的街头义工周树德、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副主席梁子微、帮助丧亲者的义工杨明燕、骨科医生潘德邻、眼科医生周伯展及苗圃行动创办人蔡兆明。
香港精神的核心
感动香港年度人物已经举办3届,除了有评委,香港民众也通过网络参与打分。这项活动让香港人惊觉,原来散发人性光辉的感人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媒体评论,这些感动人物发挥了香港的“正能量”,帮助香港人重寻“香港精神的家园”。
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到香港精神的多个面向。逆境下保持乐观,穷困时不减斗志,这是香港艰苦打拼、自强不息的精神。上世纪中期,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今天的辉煌。40年前,一首传遍香港的“狮子山下”这样唱道:“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狮子山下的精神便由此而来。
人溺己溺,相互扶持,更是香港精神的重要部分。上届评选中,在青海玉树地震中因救学生而牺牲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不只是感动香港,也感动了整个中国。此次借颁奖晚会,也特别向香港南丫岛沉船事故中各位英勇救人的消防员、救护人员及帮助救人的巿民致敬。
成功时不忘回馈社会国家,困窘时不离不弃不忘善举;贫寒苦困,一心为人分忧解难;身体残疾,坚持守望生活的美好。由己及人,不被“我障”局限而时刻体谅与在意他人,或许才是香港精神的真正核心。
现代生活的浮躁和压力,令这种可贵传统面临考验。针对香港人近期一些过激的排外现象,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上个月特别撰文呼吁香港市民对内地游客要“关爱尊重,渗透交融”,以“包容之心存异求同”,因为“香港人推崇的狮子山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舟共济、平等待人,它的前提是要有包容之心、存异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