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各市陆续公布2022年GDP数据。每年这个时候,网上都会掀起一波“兄弟城市间”发展实绩的比拼亮晒潮,网友们“各自为战”、一吐为快,为自己家乡这一年的发展变化“鼓与呼”。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全省11个“兄弟姐妹”中,一向“沉稳”的衢州,受到了更多关注。
GDP首破2000亿元带来的信心
看一个城市发展得好不好、后劲足不足,数据有着天然的说服力。过去这一年,辖内6个县(市、区)均为浙江山区26县之一的衢州迎难而上,实现快速发展:2022年,当地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首次破2000亿元大关,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舟山。
2000亿,放在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浙江的11个设区市中进行排名,位置并不靠前,体量尚属于“小个头”。但从2013年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到2019年破1500亿元关口,衢州用了6年时间;而从1500亿元迈上2000亿元的台阶,仅用了3年,时间缩短了一半。可以看出,“小个头”衢州的发展步伐不慢,甚至还在不断加快。
近几年,衢州市委市政府秉持实干争先理念,“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加快发展当作最大的任务,下大力气补短板、破难题,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动能培育,让城市保持了一股昂扬的发展态势。
这从最近几年衢州承担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碳账户碳金融”、浙江省基层治理大脑市级节点试点等众多全国、全省试点改革,并取得积极成效就可见一斑。
去年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这也被认为浙江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的一个方面。
近年来,衢州锚定“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拓链条壮产业、盯项目促投资、赋动能提效能、抓整治促转型、树标杆育龙头、优环境提服务,在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强化党建统领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去年7月召开的衢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衢州要全力打造四省边际现代产业、人才科创、数字变革、开放开发、交通物流、全域旅游、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生态等十个“桥头堡”。沿着这个路径目标,衢州发展脚步更加紧锣密鼓——
在规上工业发展和投资方面,时代锂电、吉利“三电”等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成功落地建设,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形成集聚集群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1年的2494亿元提升到如今的2857.6亿元;
在科技创新方面,衢州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运行良好,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整体、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均收获了成绩,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555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提高到2%以上;
在交通建设方面,交通先导战略取得重大突破,杭衢高铁建设全线推进,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开通运营,杭新景高速建成通车,杭金衢高速双向八车道贯通,民航通航城市从个位数增加到24个。
城市的快速发展,聚集了人气,并吸引了更多人来衢州投资兴业。网友“牛牛”是江西上饶人,在衢州开超市。他说,现在周末从衢州乘坐高铁回上饶,40分钟就到老家了,很方便。
是的,随着整体经济实力、产业创新能力、平台建设能力的持续提升,衢州作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也日益增强。
根据衢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设定的目标,未来5年内,衢州全市生产总值要突破28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400亿元、24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市域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市区常住人口超100万人。届时,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将基本确立。
12项指标增速均进全省前四背后的努力
发展是硬道理,而衢州GDP取得新突破的背后,更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
根据衢州市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度,衢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2项主要指标全年增速,全部进入浙江省前四。
这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4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3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二,4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三,1项指标增速全省第四。
对比2021年度,以上12项经济指标增速中,衢州有9项进入全省前四,3项进入全省前六。两相对照,2022年,衢州较上一年度实现了6项指标的争先进位,很不容易。
从上述数据中,对衢州发展后劲,也有了一个直观感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发展速度重要指标,过去这一年,衢州全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创历史新高达609.7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位居全省第三。
这其中,又以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动能产业增长最快。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衢州新兴动能支撑有力,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33.6%、32.1%、15.8%、14.3%和11.3%。
这背后,更彰显了一批衢州“明星企业”的实力:吉利三电、鹏辉、巨化、华友……其中,衢州的巨化系、华友系企业的总产值双双突破了300亿元大关。
亮丽数据的背后,是衢州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打造十个“桥头堡”,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阶段性成果,也是衢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财政实力明显提升的体现,更是衢州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八八战略”指引下,过去一年来,衢州积极创新政策机制,抢抓锂电新能源等新赛道新机遇,努力打造高能级平台,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纾困树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再上新台阶。
在实干中拉高标杆,在比拼中争先进位。去年,围绕政务服务主阵地、数字赋能主引擎、“五链融合”主场景等方面,衢州推进130项营商环境改革内容落地;全年兑现各类惠企资金81.8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36万家次;持续推进“六治六提”作风建设,全面吹响作风建设“集结号”,为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仅市本级,去年,开化、柯城、龙游等衢州下辖的县(市、区),也在26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崭露头角。其中,10余项主要分析指标中,开化去年上半年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企业税收增幅等5项指标排名中均列山区26县首位,赢得了声声喝彩。
当然,再好的成绩,也属于过去,只有笃行不怠,方能迎接新挑战、赢取新未来。正如衢州市委书记高屹在市委“新春第一会”上说的,2023年,衢州要对标对表省委“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要求,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一季度就要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气势和魄力,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重点工作排名在全省“保五争三拼第一”,确保开门稳、开门好、开门红、开门旺。
全局看开局,开局即决战。希望新一年里,衢州上下同欲、再接再厉,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在深化改革等攻坚行动、重点工作中取得更多突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