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个诗人,有人说他是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民间大使”,也有人说他是会讲普通话的“中国通”。而何飞自己却说他只是一个生活在中国17年并深深爱上这里的老外。和常山,和胡柚,他更是有着不解之缘......
何飞
来自伊朗的何飞,是伊朗旅游局驻华前代表、中伊旅游文化形象大使,曾担任上海世博会伊朗馆策展人、第二届世博会伊朗馆总负责人,如今,他是中伊大型跨国合拍纪录片《伊路向东》节目的主持人。
结缘常山
从2006年开始,何飞便长居中国,从事着中伊文化交流的相关活动和工作。
17年间,何飞认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的生活,不仅收获了更加精彩的人生,还通过许多的活动推进了中伊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与了解。
而说起和常山胡柚的缘分,何飞表示这主要源于《胡柚娃》的创始人刘峰。2017年,何飞与刘峰在一场中伊文化交流活动中相识。当时,刘峰带着作品《胡柚娃》受邀前往伊朗展播,何飞看完短片便对胡柚这种水果产生了兴趣,也是在那时,何飞与常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伊文化交流活动结束后,何飞从伊朗回到中国,刘峰便趁热打铁邀请他来常山游玩,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常山。在常山,何飞初次品尝到了胡柚,酸甜中微带苦涩的独特口感让他越吃越“上头”。“就算是一卡车的胡柚,我也能吃完!”何飞说。当时,何飞没有想到,很快他将第二次到访常山。
爱柚达人
2021年4月21日,2021中国·常山“赏花问柚”品鉴活动在同弓乡太公山国家标准果园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齐聚于此,在芳香四溢的果园中共同品鉴胡柚,感受胡柚的无穷魅力,何飞也受邀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中,他参观了胡柚种苗培育中心和胡柚基地,了解到了胡柚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过程。“没想到一颗小小的胡柚,竟然可以做出70多种产品。”惊叹之余,何飞立即将胡柚的信息发布到了伊朗网站上,这也引起伊朗网民的好奇。自此,何飞心中也萌生出一个念头:我是不是可以挖掘出胡柚这种水果背后的故事?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与伊朗纪录片协会联合策划《伊路向东》跨国合拍纪录片时,何飞向中外双方推荐了常山。今年的10月3日,《伊路向东》第三集在常山正式开机拍摄,在这一集中,常山胡柚作为主角,展现了一颗小果到富民产业再到农文旅融合撬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全过程。“我发现常山的胡柚和伊朗的柠檬有很多相似之处,胡柚的种植、销售、产业发展的模式非常值得伊朗学习。”何飞说,此次是他第三次来到常山,他也深深感受到了常山的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拍摄将他内心对胡柚、对常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胡柚这种水果,也了解常山,了解浙江。
中国之友
三次来到常山,只为这一颗果,何飞也没有想到,一次与胡柚的偶然结缘竟会深深被这颗果的魅力所折服。如今,他已对胡柚的特点如数家珍。“胡柚在常山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它的保质期可以长达8个月,并且全身都是宝,当地人民都对胡柚寄予厚望,这颗果的价值我认为不可估量。”何飞表示,常山胡柚已在中国打开了知名度,双柚汁、胡柚酵素等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好评,胡柚悠久的种植历史也生动反映了常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体现出常山“智慧”。
“我希望能够通过挖掘胡柚背后的故事,展现常山百姓如何通过一只胡柚果,实现特色产业发展,走向共同富裕。”在此次为期一周的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中伊两国摄制团队前往青石镇澄潭村胡家自然村寻访胡柚“祖宗树”,还前往招贤胡柚果园、常山三宝展示馆、太公山胡柚培育基地、柚香谷企业、共富果园等地取景拍摄。何飞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纪录片的创作能够增加中伊人民之间更所的了解和互动,也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以及其他各领域的交流,续写两国人民友谊的新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