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营养价值高,一斤能够卖到20元,供不应求。”近日,在龙游小南海镇国际花菇产业园的“智慧花菇大棚”里,看着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菇棚的架子上,菌棒上一簇簇花菇撑着褐色的小伞,工人正忙着采摘。项目投资方的常务副总毛章洪信心满满,“接下来将与当地18个村集体合作社一起合作,做大花菇产业。”
请输入图片描述
温度和温差对花菇的形成和质量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花菇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产业园引进“智慧农业全自动空调系统”,实现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食用菌生长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还可以控制大棚外覆盖膜的升降高度。“大棚有了‘智能管家’,工作人员拿着手机就能管控,不用爬到棚顶上收放覆盖膜,既保证生产安全,又保证花菇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在毛章洪看来,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不仅能做强产业链条,还能让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产业园的产品展示大厅里,花菇被加工成花菇粉、花菇面、花菇酱等十多种产品。“公司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博士工作站,完善菌类的栽培技术,开发食用菌相关产品。”毛章洪说,目前已建设完成8个生产大棚,本月底16个生产大棚也将完工,争取年底前完成全部58个大棚的建设目标,下一步计划建设产品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提炼车间、花菇博览馆,将一二三产有序融合。
请输入图片描述
小花菇撑开“共富伞”。为扩大种植规模,该项目积极探索种植新模式,采用“平台+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种植规模达到万亩,可解决就业人数过万。”毛章洪补充道,此外,通过把花菇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让更多人通过种植花菇走上致富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