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礼’又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近日,中央文明办下发了《关于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通报》,浙江共有6座城市获得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其中,“浙江有礼”的发轫地衢州,更是在114个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政经公众号“政已阅”发文评价,衢州能在如林“强手”中,拿到这个小组冠军,相当了不起。
这个“了不起”的背后,“衢州有礼”功莫大焉。2018年,衢州市委牢记“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殷切嘱托,提炼总结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并创造性提出要打通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品牌打造,真正让文明城市因品牌打造而光彩夺目、品牌打造因文明城市而魅力四射。4年间,这轴启自衢州的“有礼画卷”迅速铺往之江大地、涌向大江南北。
2021年4月,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指出,要提高文明示范能力,着力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加强诚信建设、提升全域文明创建水平,培育“浙江有礼”省域品牌。2022年2月,浙江省文明委正式印发《关于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实施意见》。自此,“有礼”不仅从市域层面实践上升到省域层面实践,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文明中国的大门。
如果说,绿色是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那么“有礼”就是浙江发展最动人的气质。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余姚河姆渡到余杭良渚再到浦江的上山和龙游的荷花山,人类文明的最早迹象被一次次刷新。作为长江文明的肇始地之一,浙江和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所处区域,碰撞激荡、融合交汇、陶铸积淀,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并深远地影响着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为何历经苦难的中华文明,却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为何战乱频频的中华民族,即使陷于低潮仍能自强不息低谷崛起?究其要义,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除了要有外在妆容之外,更在于要拥有其独特的精神长相。一个没有精神长相的民族,就如同大厦没有脊梁和根基,随时面临坍塌和断裂的危险。
再究根本,什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长相呢?“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站在这个文化高度和历史维度去解测一个民族的基因谱序,“有礼”无疑就是投映在每个炎黄子孙身上,属于中华民族独具的精神长相。
我们不妨再把视角拉回浙江,仰望星空中一颗颗璀璨的巨星,检索大地上一片片考古考证的斑驳碎片,那又是一张张何其光芒闪烁的“精神长相”:
大禹因势利导、敬业治水,这是对自然有礼;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这是对历史有礼;钱王保境安民、纳土归宋,这是对社会有礼;孔诛礼让爵位、儒学南传,这是对民众有礼;鲁迅弃医从文、铮铮铁骨,这是对民族有礼……
“礼”也一直是“浙学”的主线。从宋代永嘉学派代表叶适的“复礼”“以礼决事”,到明代大儒王阳明的 “礼字即是理字”“礼根于心”,再到清初经学大师万斯大身体力行推动礼学复兴,“礼”始终贯穿于以儒家为主体的“浙学”始终。
正是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和一代代浙江人民,吟咏出爱国之心,吐纳出家园之情,践行出经世之礼,渐而凝聚形成“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红船启航,扬帆远征。“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当“中国红”邂逅“冰雪白”,我们在北京冬奥会的红白交融中看到的是东方文化的神韵,是中国与世界“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在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交流借鉴;当“中国礼”走遍“地球村”,我们深信,华夏之礼与世界各民族价值观一定能交融共生、礼礼其美,“有礼”之光也一定会投映在人类命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身上,驶向属于人类未来的星辰大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