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衢州市委提出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在四省边际地区率先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基本图景。为充分展示衢州“三农”建设成果,展现衢州老百姓奔富路上的一些新做法、新理念,浙江日报衢州分社、衢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推出融媒体访谈报道《共同富裕在路上》,采访近年来共同富裕路上的一些基层干部、企业家、未来乡村建设者等先进典型人物,展现衢州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些新故事、新风采。
2015年,毕业于上海商学院的黄伟兵,告别了大城市的繁华热闹,回到家乡衢州市衢江区,流转了48亩荒田,专心做起了农民。一开始,虫害、土壤肥力低下……一大堆常见的专业问题,让黄伟兵头疼不已,但他从未想过放弃,通过与种粮大户、农资店主学习交流,黄伟兵记录、提问,带回来很多“干货”。看着田里的小秧苗抽穗扬花,黄伟兵特别有成就感。
要想走得更远,新农人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2017年,黄伟兵前往浙江农林大学进修,在他看来,农业覆盖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只有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才能准确把握市场,不重复父辈种出来的农产品没有市场的老路。如今,黄伟兵流转的荒田已近500亩,不仅经营着家庭农场,还将无人机等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种植中,获得了更高收益。今年9月,家庭农场管理的水稻实现亩产550公斤,升级水稻深加工后,每吨水稻增值1000元左右。“科技是农业的未来。”黄伟兵说,以前给稻田做植保是重体力活,数十人背着喷雾器下地,500亩稻田要忙上10多天。现在只要1个无人机飞手,操作2天就能完成。
“我之前的职业都干不过一年,但是农业这一行我干了7年,我喜欢种田,虽然很苦很累。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同龄人,农村、农业也一样可以成就事业,成就人生。”黄伟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