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常山县芳村镇河边山村郑土根家里,一窝小猫头鹰正在学习飞行,见到郑土根,几只雏鹰发出了轻柔的woo声,像是撒娇一般。房梁上,鹰妈妈看到陌生人眼神透露出一丝丝的防备,“这是老大,这是老二,这是老三……”郑土根挨个给我们介绍起了这批雏鹰。
郑土根告诉记者,每年3月都会有两对猫头鹰如期而至,5月又陆陆续续带着雏鹰飞回大自然。就在上一周,已经有四只雏鹰飞走了。现在这些,是孵育的稍晚的一窝。
郑土根打小就喜欢鸟类。2010年,郑土根家盖起了小楼房,他特意在三楼墙上给鸟儿留了两个洞口,为它们提供避雨之处。2011年开始,郑土根家来了第一波猫头鹰,从此10年连续不间断,已经有五六十只雏鹰在郑师傅家出生。
猫头鹰昼伏夜出,郑土根将整个三楼提供给了猫头鹰活动,偶尔会上楼看一眼。遇上下雨天,鹰爸鹰妈无法外出觅食,雏鹰又嗷嗷待哺,郑土根就会切些肉丝喂食。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郑土根了解了很多猫头鹰的习性,学会了分辨猫头鹰的雌雄……猫头鹰也对郑土根十分熟悉。
猫头鹰又称枭,是捕鼠专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记者从常山县林业水利局了解到,来郑土根家“作客”的是领角鸮,是猫头鹰的一个品种。近年来,常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给猫头鹰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越来越多。
临走前,雏鹰站在箩筐上,歪着脑袋,大眼睛眼睛直溜溜地盯着我们,又憨又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