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首席设计师,一镇一专家服务团!衢州建立美丽城镇技术专家体系化服务制度

2020-03-12 12:33:06  来源: 衢州发布  

“方案里音坑乡‘水岸风情 浪漫音坑’定位,虽突出了特色水乡风情,但与本地特色的观光农业契合度不高,给人印象不深,建议改成‘水岸风情 四季果香’。”3月3日,在开化县美丽城镇建设“一镇一方案”论证会上,新聘请的县美丽城镇建设“首席设计师”、中设设计集团总规划师吴明中肯直言。

请输入图片描述

这是吴明自今年1月担任开化县美丽城镇建设首席设计师以来,第四次参与该方案的编制。“每次来,他都能从专业上为我们提供帮助,一些建议有创意,又接地气,首席设计师制度真是帮了我们大忙。”闲谈之间,该县美丽城镇办专职副主任黄贤杰对吴明及首席设计师制度颇具肯定。今年来,根据省美丽城镇建设办和衢州“三服务”活动安排,同时为贯彻上级对美丽城镇建设有关建立完善县级首席设计师制度和技术专家服务机制的要求,衢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围绕做强市、县、乡三个层面的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两个方面为着力点,组建了市级技术专家服务团、县域首席设计师,并同步出台了相关制度,建立了技术服务覆盖市、县、乡三个层级的全链条、体系化帮扶机制,形成了一县一首席设计师、一镇一专家服务团格局,打造了美丽城镇建设“三道技术支撑线”。

建立“多兵种”市级技术专家服务团

“点将式”服务指导到位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今年1月,该市把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服务机制作为美丽城镇建设的“先手棋”。为切实招募到乡镇亟需的专业人才,衢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司认真梳理全市各个乡镇的基本情况和美丽城镇建设重点任务,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在衢州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有针对性地向社会招募各领域技术专家,建立技术服务专家库,为各个乡镇提供个性化的“点将式”咨询服务,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衢州学院等单位,专业涉及文旅、规划、设计、园艺、交通工程等各领域的100多名专家前来报名,并最终筛选出了69名。这69名专家将结合该市美丽城镇“组团四联促五美”为主题的“三服务”活动,以16个纳入省级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的乡镇和30个市级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的乡镇为重点,根据各个乡镇的需求特点,按专业需求组建成一镇一团,每月一次下沉到乡镇进行“组团式服务”。

设立县域首席设计师制度

“总参式”技术服务覆盖到位

请输入图片描述

衢州市要求各县市区美丽城镇建设办要以县级党委政府的名义,按照县域缺什么人才就聘什么专家的思路,在2月初选聘一名专业包含但不限于规划、市政、园艺景观等领域的专家担任首席设计师,作为本县域美丽城镇建设的“总参谋”,为全县和各个乡镇的方案设计、项目库谋划、产镇融合、基层治理等各方面以及美丽城镇建设的全过程提供“定餐制”的技术咨询,并按照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的频率开展服务。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共选聘8人担任县域首席设计师,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达到6人,其中龙游县、开化县等县(市、区)还实行“双首席设计师”制度,以AB岗角色确保服务随叫随到。江山市则建立了一名专家领衔的团队化首席设计师技术服务机制,确保了机制运行更加及时、高效、全面。从1月底完成选聘以来,8名首席设计师已全部上岗,仅开化县首席设计师吴明一人就上门会商4次,为开化县美丽城镇建设行动计划、一镇一方案编制提供建议二十余条,受到县、乡两级欢迎。

建立体系化运行机制

规范化建设保障到位

请输入图片描述

衢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于近日印发了《衢州市实施县域首席设计师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了《衢州市实施县域首席设计师制度的指导意见》、《衢州市美丽城镇“百团促五美”行动》等制度,分别明确了县域首席设计师、市级技术专家服务团的基本原则、工作职责、运行机制、服务周期等,要求首席设计师实施每月至少一次的定期会商、定期踏勘。并明确了首席设计师制度的组织保障、要素保障等具体细节,要求各县(市、区)美丽城镇办要根据本地美丽城镇建设计划安排,成立由各个乡镇、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美丽城镇建设首席设计师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名联络员,负责与首席设计师的日常联系、工作协调。同时,加强经费保障,把首席设计师制度运行经费纳入县级公共财政预算,为首席设计师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像我们镇目前已获评4A级景区镇,最需要的是帮助营销,扩大影响力,市里组织的这批专家有文旅业界的专家,我们很期待!”衢江区杜泽镇镇长柴锡根说。

目前,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衢州市县域首席设计师、市级技术专家服务团成员正积极深入各乡镇开展技术指导,为全市美丽城镇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原标题《一县一首席设计师,一镇一专家服务团!衢州建立美丽城镇技术专家体系化服务制度》。编辑 梅玲玲)

作者:   编辑: 梅玲玲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