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江山竹林中的这段红色历史,你可曾了解?

2018-05-07 16:29:23  来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芭蕉绿了

5月6日是江山和衢州解放69周年纪念日。莺歌燕舞,盛世华年,我们不能忘记那个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英雄们。

——题记

竹子林中映山红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4月中旬的一天,我和江中王老师、慈善达人马总等四人慕名来到了竹子林。山野上团团簇簇地开着映山红,颜色是浅浅的粉红色;山上一片片绿油油的毛竹,赶趟似的雨后竹笋,正鳞次栉比地使劲生长着。

竹子林是坛石镇上王的一个小山村,四周群山环抱,环境十分幽静。这个看似平常的村庄,七十年前,竹子林与中共闽浙边城工委和游击队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段传奇经历,在江山和衢州的红色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进村的时候遇见了傅金香老人,已经91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正健步上山采茶叶。她热情地说:“从常山嫁到这儿已经七十年了。知道你们是来找秋英大姐的,可她今天外出了”。当年她曾见过游击队的战士们,也可以带我们参观竹子林。于是,我们与老人共同回顾缅怀了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那个枫红露白的季节,竹子林故事的主角来到了江山

1947年江山的深秋有些寒冷,空气中飘浮着浓浓的萧瑟肃杀气氛。抗战胜利的喜悦,早已在这个国民党统治基础十分深厚的浙闽赣边城烟消云散,随着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笼罩在江山城上空的,是白色恐怖厚厚的浓雾。

11月的一天,秋深露重,丹枫如火。一个与竹子林密切相关的人,乘车从浦城出发,沿着江浦公路、翻越仙霞岭来到了江山。就是这个人的到来,揭开了以竹子林为中心的浦江衢一带抗争大剧的帷幕。这个人名叫高展,当时才23岁,是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派到浙江开展地下工作的负责人。皖南事变后,浙赣两省的许多地区党员已经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了。

| 年轻时的高展

高展在江山县立中学找到了新教员林维雁,是他在上海暨南大学同学。林维雁又介绍高展认识了同事江文焕和程正迦夫妇,当时他们三人正准备到张家口投奔革命。不久高展介绍三人入党,动员他们留在白区工作,迎接解放。在当店弄江文焕寓所,成立了中共江山县立中学支部,江文焕、林维雁任正副书记,程正迦任委员。这是时隔五年后,江山再次出现的共产党正式组织,也是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在浙江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 县中时期的林维雁

高展他们积极发展党员,重视对县开明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其中与老党员律师何炯接上了关系,县刑警队侦缉组长也被发展成地下党员,统战对象则有开明绅士何汉章等。这些人脉,为地下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高中时期林维雁(后排右二)与程正迦(后排右三)等在农村演出《杜鹃曲》等节目

江山点燃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燃烧到衢金丽地区

1948年暑假后,因江山县中工作遭受挫折,高展顺势先后把林维雁和江文焕安排到衢州开展工作。当年10月,在高展的指导下,中共衢州中心支部正式成立,江文焕和林维雁任正副书记,江文焕仍兼任江山县中支部书记。随着党员数量的剧增,中心支部的工作不仅要协助高展领导衢州的城市斗争,还要统筹江山、龙游、开化、常山等县的地下党工作。

|  一生的守望——江文焕、程正迦夫妇

正当衢州的地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时,不幸降临了,衢州中心支部遭受重大破坏。1949年1月23日,江文焕和林维雁在衢城西安门码头的渡船上,被衢州绥靖公署的特务抓捕,此后又有四名支部成员相继落入魔爪。他们宁死不屈,于4月中旬被敌人杀害于东郊野外。一曲正气歌,一掬英雄泪。林维雁等六烈士壮志未酬,血洒黎明,让人唏嘘不已。

城工部战友傅春龄同志五十年后有诗赞叹:“血洒黎明五十年,丰碑矗立壮陵园;万人凭吊真英烈,革命精神毓后贤”。

敌人的凶残,更激起革命者的斗志。此时,金华、汤溪、磐安、武义和缙云、遂昌等地,都有高展和城工部发展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足迹。江山点燃的星星之火,迅即在金衢丽地区燎原开来。

| 衢州府山的英雄纪念碑

历史选择了竹子林,当时是城工部在闽浙边的指挥中心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困兽犹斗、更加疯狂。高展审时度势,觉得在江山成立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已经势在必行。有一天,在何家山徐容裕家中,高展与何炯召开了“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浦江衢游击支队”成立会议,明确队伍以江山“兄弟会”名义秘密进行活动,通过抗租抗丁等斗争,争取更多农村青年加入。

何家山邻近江山城区,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被嗅觉很灵的国民党警特发现。这时游击队骨干何光海建议把队伍拉到竹子林去,他有个表弟王成柏的家在那边,地方非常隐秘,距离城区又不太远。

竹子林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往北翻过几座山就是常山境内,往西穿过仕阳乡即是玉山地界,山多路多,可进可退,有利于逶迤周旋。竹子林还有红色基因,早在1934年9月,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上王去大陈的路上经过了竹子林,留下了许多宣传标语,与村民有不少接触。另外,坛石上王一带群众十分刚强,抗战时期,曾与日本鬼子进行过多次殊死搏斗。

据王成柏的妻子李秋英老人回忆,高展曾考问过他们:“你们可知道,竹子林周围有几个山头、几条田坎和几个涵洞吗”?当时大家都答不上来,而高展却知道,那时候人们经常看到他拿着自己的手绘地图在端详。一到竹子林,高展便认定这里就是浦江衢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大本营,也注定竹子林将成就一段红色佳话。

闽浙赣省委发生“城工部事件”后,城工部组织陷入瘫痪,高展便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只得到浙东一带寻找党组织。

1949年2月,高展与在金华工作的卓青一起,找到了驻于桐庐、诸暨交界处的金萧支队及工委,经请示同意,决定在金华成立“闽浙边城市工作委员会”,高展任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下属党员近300人。此后,城工委机关就设在江山竹子林。

1949 年3月,高展他们把游击队集中到竹子林进行整编,正式成立“浦江衢游击支队江山第一大队”,高展任支队长兼政委,何光海任大队长,刘允高任教导员。

冲出竹子林的群山,去迎接江山解放的胜利曙光

作为高展的房东,李秋英老人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在竹子林,他们教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从收音机里收听解放战争的消息。他们白天大都见不到人,晚上才回来”。李秋英说,“由于长时间出没深山老林,队员们满身生了虱子,需要将衣服蒸洗四五遍才能彻底去除”。

傅金香老人与李秋英是同龄人,也是堂妯娌。她看到游击大队人数越来越多,竹子林村住不下了,许多游击队员住到了炭蓬那边。游击队纪律严明,她曾拎着一小篮新采的蘑菇送到炭蓬的炊事班,他们说部队人多,这么点蘑菇你还是拿回家自己吃,以后采多一些可以卖给游击队。

在竹子林期间,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游击队组织了几次“不流血”的战斗。3月,突袭了郑家坞乡公所,缴获20多支枪及所有弹药;几天后,打开冬青坞当局官方的临时粮库,连夜将粮食挑到竹子林驻地;4月,又打进坛石乡公所,又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物资。此时,游击大队发展到150余人,长短枪130余支,还有收音机、油印机和军号等设备。

何炯先生的《竹子林》诗作,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化龙栖凤入山深,作对张旗竹子林;捕逐奔驰登峻岭,同仇敌饩共倾心”。

这时已是49年的暮春,竹子林四周郁郁葱葱,山坡上粉红色的映山红花团锦簇。山谷中,不时传来鹧鸪悠长的“咕咕”鸣叫声。此时,渡江后的解放大军席卷江南,势如破竹。

5月2日,高展、何炯和何汉章等十余人在城区王学素家开会,安排维持城区秩序和配合解放军进城等事项。

5月4日,他们从收音机中听到开化解放的消息,大家群情激奋,欢欣鼓舞。高展马上召开会议,对如何配合协助解放大军解放江山、衢州作了周密的布置。

5月5日,高展作了最后的战前动员。那个夜晚,竹子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再也不顾及隐蔽保密了。大家连夜书写“欢迎解放军”的等标语,通宵达旦地擦枪备弹,准备担架。李秋英拿出红彤彤的丝绸被面,王成柏把它撕成条状,绑在每名战士的左胳膊上,作为队伍行动的标识。

5月6日的早晨,竹子林东方山头涌现的霞光格外艳丽。上午,游击队在李秋英家门前集中, 11时许,作为军号手的王成柏吹响了军号,嘹亮的号声在竹子林久久回荡。高展带领游击队赶到大陈,在那里与46师138团会师,高展等向首长详细汇报了江山的地形、敌情和建议。

5月6日下午,138团直扑江山,一举歼灭城内敌人5000多人,活捉少将师长刘清鄂,红旗插上了古城城头,江山宣告解放,衢州城也同日回到人民怀抱。在江山的战斗中,也有几十名战士壮烈牺牲。虎山凝碧曾是血,须水流辉应为魂。

之后,游击队被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山县大队”。那支王成柏吹响了解放江山的军号,现珍藏于江山市博物馆,而那只号嘴则被李秋英的三儿子一直妥善保管着。

竹子林红色剧目的主角,值得江山人民永远怀念

讲完竹子林的故事,我们觉得有必要连贯地说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高展了。

高展出生于1924年,原名叫林沂,化名陈进,福建闽侯人,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裔,出身书香门第。在上海暨大参与学生爱国运动,是暨大去南京请愿的五名学生代表之一;参加闽浙赣城工部党组织,经浦城短暂逗留后,被派浙江领导城工部工作。江山和衢州,是高展革命生涯的第一个正式舞台。

高展性格热情而稳重。身材瘦瘦高高的,眉目清秀,23岁时孤身一人来到江山的那一年,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在人地两生的异省他乡,在反动统治严酷的白区,短短时间打开了局面,壮大了党的队伍,把闽浙边的地下斗争搞得风生水起。

高展虽年轻却很成熟谨慎。他知道,浦江衢一带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盲目张扬的结果就是失败和灭亡。林维雁等同志出事后,高展一方面及时赶到衢州开会布置转移隐蔽等善后工作,一方面加快了竹子林游击队等武装的建设步伐。

高展也是一个幸运者。他躲过了“城工部事件”的内乱和错杀,很好地完成了当时城工部领导交给他的任务。除了“衢州六烈士”血洒黎明外,闽浙边城工委领导的十余个县的各项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亲自率领竹子林游击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配合大军把红旗插上了江山城头。这个极其雄壮的举动,是无数革命者尤其是地下党员梦寐以求的。

我们想,那一刻的沸腾热血与酣畅淋漓是难以名状的,只有经历过那一刻,才能让这种激越的情感尽情澎湃,那些过往的艰难坎坷,就像一阵风,一片云,轻轻地掠过心扉,幻化成微微一笑很倾城,也很写意。

江山军管会成立后,25岁的高展任军管会委员,并兼任行政处长。不久,根据上级指示高展回到了福州,任市总工会失业救济处宣传组长。解放初期,城工部仍被定为反红旗反革命的组织,高展经受了长期严苛的审查与考验,直至1956年中央为城工部组织平反。此后,高展在福州八中出任副校长、校长,后在《福州日报》、福州市教育局及福建师院等高校担任副职。1988年11月,在福州市文联副主席任上离休。

尽管在江山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但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高展与浙江人民、江山这方土地和竹子林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高展说,别离不忘浦江衢,几回回梦归竹子林!

1984年11月,又是枫红露白时节。在离开江山整整35年后,高展回到了江山,参加了江山地方党史研究座谈会。会后,高展和卓青一行急切地前往竹子林看望乡亲们。路依然崎岖不平,高展二话不说,下车就走。是啊,这一带的沟沟壑壑、羊肠小道,高展当年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回。亲人久别重逢,执手相看泪眼,那是怎样的生死相依的鱼水之情啊!

高展等去了衢县双桥、樟潭和当年组建游击队的九华等地,走访慰问江文焕、林维雁等烈士的亲属。登过九华山后,由卓青作诗、高展书写,两战友合作了一个气势磅礴的作品:“濛濛秋雨上九华,翠竹丹枫映山茶;赤胆冰心硬铮骨,忠魂宛在立山崖”。

此后他们还去金华汤溪一带看望城工部及游击队老战友。一路走来,其言切切;一路问候,其情殷殷。

1986年,为了当年为地下党提供很大帮助的何汉章先生恢复名誉的事,高展曾分别两次写了证明材料。充分说明了高展的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对江山人民的深厚感情。

江山人民及闽浙边地区同样感恩高展和城工部组织,从江山、衢州至浙江的党史,都翔实地记载着这一段红色历史。竹子林的乡亲们,几十年来一直对“高队长”心心念念。

2004年7月26日,八十岁的高展因病在福州逝世。江山人民及竹子林的乡亲悲痛万分。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衢州、江山等地均派员参加,代表闽浙边人民深情送别这位曾在这片土地上高高展翅飞翔的雄鹰。

他的战友、校友傅春龄先生作《鹧鸪天》词一首,代表大家表达哀悼之情:“曾记当年风雨稠,高君孤胆下衢州。江山星火燎原猛,闽浙烽烟斗敌酋。真勇士,善图谋,拔牙虎口竞风流。喜欣错案纠偏日,功绩辉煌青史留。

尾声

七十余年的时光匆匆流逝,竹子林依然茂林修竹,绿荫掩映。当年的峥嵘岁月在这里好像了无痕迹,竹子竹始终静谧内敛。几十年来,不管你来或者不来,我一直都在这里,不悲不喜。

我们特别遗憾的是,时至交通已四通八达的今天,进竹子林的路跟当年一样的泥泞。我们想,假如有一天“高队长”和城工部老战士们再回竹子林了,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历史一旦钟情于一方土地,这个地方终究要成为不寻常的地方。2015年6月23日,江山市在竹子林举行了“中共闽浙边城市工作委员会暨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浦江衢游击支队旧址”揭碑仪式,刘允高等应邀参加,老战士们百感交集。此后,李秋英老人当了无数次讲解员,她的那座泥屋,也成为供人参观的“革命遗址”了。

| 当年的游击队大队教导员刘允高

傅金香老人似乎把采茶叶的事给忘了,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秋英大姐不在,她觉得有义务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说这间是当年的会议室,那间是高展的卧室,右侧是协屋厨房,当年秋英和姐妹们,就在那里为高展他们洗衣烧饭。

我们想,在竹子林,一定有哪一座农屋,哪一条小路,哪一盏油灯,或哪一棵老树,还记得那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当然,无论剧情多么跌宕,一切的伟大终会归于平淡。铅华洗尽的竹子林,还是一片竹林,还是一个山村。只是,岁月把红色元素凝炼进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片霞,每一片竹林,每一丛映山红……

作者: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芭蕉绿了   编辑:邵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