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述民评”现场
今天晚上,杭州“公述民评”第三场拉开帷幕,主题是“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
为治堵,杭州今年拿出了两个“杀手锏”——限牌和限行升级。尽管三个月后,在高德城市交通拥堵排名上,杭州交出了第一拥堵的宝座,但杭州的道路状况仍然不能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尤其在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上,一直争议颇大。
面对市民的质疑和担忧,承担治堵重任的交警部门将如何回应?
杭州限行升级后外地车仍钻孔子?
杭州实施限牌政策后,摇号中签率持续走低,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本地牌照,转而去上外地牌照。相应的,网友也整理了不少外地车逃避处罚和监管的攻略,包括如何躲避交警和探头等。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治堵办主任阎浩提到,在今年“错峰限行”措施调整之前,交警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增加电子警察和上百套电子设备抓拍的系统。从5月份限行升级以来,全市对非浙A号牌的查处总共已达20.6万次,其中非现场处罚占了其中的一半。
尽管如此,“禁外”的监管仍然存在不少难题:在限行区域外围的边界交警一共设置了94个管控的点,但是只要有一个点疏忽或者管理不到位,外地车就有可能成功突围。这一点,交警部门已经关注到了,并已经开始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教授吴伟强认为,杭州为了治堵推出了很多措施,但不少政策在刚开始的时候执行非常严格,后来效果渐渐弱了,最后只能寄希望于限牌。事实上,应该为每项政策的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希望相关部门能多作努力。
市民呼吁公务员每周绿色出行一天
市民代表提交建议书
著名电台主持人叶峰,今天特地带了一份“建议书”来到了现场。这份“建议书”也代表了不少老百姓的心声。
“建议书”中提到,希望杭州市的领导和市级机关,特别是分管治堵的主要领导以及与治堵相关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天采用绿色出行的方法。
现场有市民提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有领导干部带头的话,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和职工都会一起来绿色出行。不过,承诺签字并不难,要真正身体力行恐怕才是最难的。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阎浩认为这项建议很有意义,也符合杭州市委市政府这几年所倡导的“绿色出行”,他本人愿意作为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率先做好表率。
公交专用道效果为何总是差强人意?
为治堵,杭州近日又推出了15条公交专用道,双向里程达到80公里。然而,公交专用道不专用,设置不合理,引发了不少市民吐槽。
就在前几天,杭州市民朱松范特地在早高峰期间,观察了下拱墅区上塘路上的公交车专用道。短短十几分钟内,就有20多辆私家车违规闯入公交专用道上。他还指出,公交车专用道管理政策几经变化,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变化了很多次了,这让私家车主感到很困惑。
家住上塘路附近的王女士每天都要做公交车上下班,她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对78路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做了份调查,发现33天时间里,有32天公交车行驶在非公交专用道的速度反而比公交专用道更快。王女士质疑,这样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是否缺乏科学考量?
面对市民的犀利提问,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秩序处处长孔万锋表示,公交车的速度跟不上来,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车辆受到拥堵以后进入公交专用道,需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在专用道的设置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今年年底前会优化整改到位。
市民宋先生提到,公交专用道的设置牵扯到私家车主和公交出行市民两方面的利益,如何做好平衡与科学应该基于一定的调查。他建议有关部门在设置专用道时,进行一个完整、透明、公开的数据分析,并征求市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