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警示
别干为瓶醋买螃蟹的傻事 识破促销打折中的猫腻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3-17 16:20:29

  人活着就离不开消费。这些年,营销大师层出不穷,关于营销创意更是夺人眼目。销售花样多了,难免就有“绕不死人誓不休”的劲头儿。俗话说,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消费者花钱消费,过足购物瘾的时候,更要警惕,千万别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浪费了自己的钱财。

  记者调查消费“打眼”人人都有的经历

  从最初的商品减价打折,到买赠,再到购物赠券,购物促销的营销创意层出不穷。“以前是逢年过节才打折,现在几乎是月月都在打折,打折消费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谁也不知道这商品到底价值几何。”80后卢小姐告诉记者,她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去商场买东西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花样”,跟着母亲到了柜台,买完就走。“现在可好,想买点东西提心吊胆的,生怕刚买完就降价。”而周女士则告诉记者,去年她在商场趁着圣诞节打折的时候,购买了一条保暖裤,后来在网上无意中发现,那根本不是新品,而是前年的样式。“我还以为自己‘逮漏’了,想不到是滞销品,有道是便宜没好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场营业员悄悄告诉记者,便宜真不是那么好占的。“其实不仅是我们品牌,很多品牌与商场都这样。一搞促销活动,赶紧把压箱底的货掏出来。卖滞销品就算了,有的人甚至还把残次品也摆到了柜台上,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买回去了,要知道打折产品从不退不换的。”记者在滨江道商业区进行街头抽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访消费者都表示,在购物消费上,谁也不敢说自己没打过眼。

  小心谨慎陷阱防不胜防

  前不久,某大型商场搞购物返券活动,仅需购买几百元产品就能享受返两千元券的优惠。张小姐听说了这个活动后,与男友兴冲冲的跑到了商场,把平时舍不得买的非必需品全买了下来,等到两千元券到手才发现,简直是“坑爹”。“券的确能当钱使,可两千元的券包含的是商场内几十个品牌、十几家餐饮的优惠,每张券的面值最大的不过一百,最小的仅二十元。比如,我跟男朋友特喜欢去的一家餐厅,拿到手的两千元券里仅有一张五十元的券能使用,而且必须要消费满300元才可以。”自从有了这些“券”,张小姐就闹了心,不用吧可惜,用吧就得又消费。“最后我一算,为了花光这些券,自己搭了不少钱,买回一堆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

  一位百货业的资深从业人士表示,消费者必须要承认买的没有卖的精。“凡是遇到打折销售,消费者真的要多个心眼,‘慢下手,多侦查’。”

  深度采访购物促销花样繁杂打折消费花钱更多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实体店的促销基本以六大方法为主:先涨价再减价、打折商品概不退换、购物返券、抽奖促销、尾货甩卖,商家保留最终解释权。这六大方法对消费者而言,绝不仅是表面的“占便宜”,很可能要“被消费”。孔先生说,去年为了参加全国年会,他打算为自己置办一身“过得去眼”的西服,因为要好几千块钱一套,他特意抽时间逛了几次商场。“我11月份第一次去商场,看中了一套西装,价值八千多块。当时想也不着急穿,没必要买那么早,就没买。等到12月份再去商场的时候,我发现这套西装的标价已经变成了九千八百元,导购极力劝我买下来,言曰:‘万一再涨价不就更亏了。’”无缘无故涨了近两千元,孔先生心里自然别扭,压根就不想再买了,准备看看别的样子。圣诞节的时候,赶上商场大促销,孔先生与女友一起逛了趟商场,意外的发现自己看中的那套西装正在大促销,标价是他11月时看到的价格。“看来,商场必须要总逛。否则你根本不知道促销打折中还有那么多的猫腻。”一来二去,孔先生与西服专柜的营业员混熟了,这位营业员告诉孔先生,买赠活动,基本赠的都是鸡肋;纯粹的价钱打折,基本是涨了再降;购物返券的券,能用的太少,不是被废掉,就是干“为瓶醋买螃蟹”的傻事。“咱消费者太不容易了,想要买货真价实的东西需必备眼力、阅历、智商、情商四位合一的能力。”

  网络购物在“坑人”这件事上,同样是花样百出。网友在经历各种惨痛教育后,总结出六大陷阱:故意拖延发货导致自动打款、收到的货物和宝贝拍时不一致、商品虚假打折、商家对所售商品不予“三包”、不用支付宝要求汇款到个人账户、“秒杀”商品骗局。

  网友“竹林中的清风”告诉记者,网购出现陷阱的时候,消费者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认栽。“我经常遇到买了东西以后虚假发货的,好一点的你等个两三天能看到运单信息,差点的一个星期都搜不到运单信息。凡是在快递公司网站搜不到运单信息的运单,都是没有发货的。”曾有一次,“竹林中的清风”在淘宝聚划算上抢拍到一条原价98元,聚划算价格12元的连裤袜,这件事让她见识到商家的“无耻”简直是没下限。“卖家当时就在商品信息页面上表明,因为购物人多,所以72小时内发货。我等了一星期也没发货,催了几次以后,终于显示发货了。然后我又等了一星期,根本没查到关于运单的任何信息。发给卖家的信息,对方从不回复。过了一个月后,还是没有运单的任何信息,我一气之下关闭了交易,申请了退款。”

  “竹林中的清风”认为,事实很明显,卖家根本就没有发货。这是虚假交易。“可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交易不成功买家就不能进行评价,你所受到的权益侵犯,别的买家根本不知道。”

  实体店消费陷阱:先涨价再减价、打折商品概不退换、购物返券、抽奖促销、尾货甩卖,商家保留最终解释权。

  网购消费陷阱:故意拖延发货导致自动打款、收到的货物和宝贝拍时不一致、商品虚假打折、商家对所售商品不予“三包”、不用支付宝要求汇款到个人账户、“秒杀”商品骗局。

 [1] [2] 下一页
来源: 今晚网-今晚经济周报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