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油耗测试方法不同之处
说到中美油耗测试方法的不同,通常听到的说法是,美国测试方法速度变化多,所以油耗更高,更贴合用户的实际情况。那么,为什么变速度情况下,油耗会更高?
很久之前,我国车企公布的油耗,都是60公里或90公里等速油耗,数据相当漂亮。后来改为工信部的测试方法之后,油耗数据上来了。之所以上来,其原因也是有定速测试转变为了多工况速度测试,但是,即使如此,我们测试方法的速度变化,依然没有美国EPA的测试变化多。
我们来看看国内一款车型的测试数据(上图),具体车型在此就不再叙述了。这张数据图看不懂也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关注其中的一个特点:在高速情况下,当车速稳定时,次坐标轴的CO2排放数据就会急剧下降。我们知道,CO2的排放直接与油耗相关。所以CO2排放的下降,也就意味着此时的瞬时油耗会急剧下降。这一点,我相信车辆上装有瞬时油耗显示的朋友,都非常了解。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再来对比中美油耗测试方法的不同。其实,中美油耗测试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两者测试所使用的循环不同。中国照搬欧洲,用的ECE+EUDC循环,前者代表的是市区工况,后者代表的是郊区工况。美国标准同样是分为市区和郊区(叫高速)两段,分别为FTP工况和HFET工况。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第一是车速不同,第二是稳定工况大不相同。
从下面这几张运行图我们就能够看出,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别了。很显然,当稳定工况越少时,实际油耗肯定越高。所以,美国的测试工况,在相同的喷油设定情况下,测试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更高的。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现代和起亚在美国为啥因为油耗虚高而被罚?答案是它们确实是自己造假了。自己申报的综合油耗,低于EPA的测试油耗。在美国,企业申报时不需要每款车型都要做测试,同一款车型只需要做一种就行了。企业自有申报的数据,如果被EPA查出来有问题,那么企业就要面临巨额罚款了。而在中国,第一是企业申报的油耗,都是由工信部认定的测试单位测试出来的(油耗测试和排放测试是同一个实验),不是企业自己想报多少就报多少的(当然,就目前中国的国情而言,一点都没有虚假是不可能的,但这不是普遍现象。因为测试单位肯定希望厂家一次做不过做两次,做得次数越多,它们实验收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