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 行业评论
调查:面对油耗 消费者要“较真”起来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5 09:25:07

  上周,全网聚焦讨论了中外油耗存在差距的问题,我们表态,面对作假,坚持打假到底!随后有网友说,“油耗虚假问题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问题”,听起来真是万般无奈。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当浮华蔓延到汽车圈儿时,消费者永远是弱势群体。

  大数据时代,拿数据说话才叫洋气。但是,如今又有多少数据能够真正说明问题?汽车前风挡黄色大标签上的油耗,那只是看上去很美,一睹为快之后,我们总是在感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多也只能在网络水军的队伍中弱弱地吐槽一下。

  

  油耗打假调查

  油耗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凤凰汽车独家民调结果显示,将近87%的网友认为油耗对自己购车影响非常大,在油价飞速上涨的今天,买车主要看油耗;紧接着,有62%的网友表示遇到过车辆油耗“虚报”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另有33%的网友认为“从来不相信厂家报的友好数字,肯定有水分”。

  遇到油耗注水怎么办?调查显示,41%的网友表示“认栽,找经销商和厂家没法说理”,54%的网友表示“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向周围朋友诉苦骂厂商”,只有5%的网友认为应该去找经销商理论。

  客观来讲,其实理论油耗和实际油耗不存在谁真谁假的问题,毕竟两种测量数据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测量出来的,但是从参考价值来看,二者的确有本质区别。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者已然非常清楚理论油耗与实测油耗相差甚远,理论油耗数字“好看”,实际油耗却惨不忍睹。

  其实,对消费者而言,当前厂商标注的油耗基本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实测油耗更接近汽车真实油耗,后者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但是,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长期以来相关部门要对实测油耗进行“淡化处理”?理论油耗美丽的数字被铺天盖地的宣传,实际油耗却被无人问津,这明显是违背了建立该标准的初衷。

  我国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油耗标识新规定,油耗标示数据分为市区、市郊、综合三种工况,所有车辆出厂前车身都必须粘贴工信部综合油耗标示。油耗数据需先由企业上报工信部备案,然后工信部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从新规落实过程来看,谁都无法避免某些厂家虚报油耗的问题,可事实上如果所有厂家都作假,我们就不得不怀疑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了。

  那么,面对这种长期形同虚设的油耗,消费者们该怎么办?从调查数据来看,当实际油耗比理论油耗高时,只有5%的网友选择找经销商理论,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沉默。

  专家说,面对油耗作假我们可比同级车看谁更省油,相信厂家也会害怕这样比较。假设,我们在不同厂家同级别、同排量车型之间进行横向比较,A车比B车百公里油耗高2升油,假设消费者一年内驾车跑2万公里,按照目前的油价,高油耗车要多费400升汽油,差价在2500元左右。油价天天攀升的今天,想省钱的消费者会选择谁不?不言自明。

  这段时间,数家媒体和业内人士在大张旗鼓的呼吁相关部门应该修改标准。广州日报汪云清老师在《工信部大伙喊你回家改油耗标准》一文中说,“做记者这么多年,见过无数的消费维权,又是牛拉,又是人砸,可是因为官方油耗数据与实际严重不符而维权的,印象中一例都没有”。

  笔者想说,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来不及羡慕美国消费者拿到巨额赔款,该出声时就要出声,该较真时就要较真,不能再纵容所谓的“官方数据”了。我们不求赔偿,只求不要再让“油耗迷雾”污染汽车行业,还公众一个值得信任的数据。当然,“号角”响起的那天,汪老师一定遇到了那位为油耗虚报维权的消费者。

  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毕竟,经历多次难产的“三包”政策都要实施了,油耗测量标准也就小意思了吧?本应“权威”的数据公信力全无,如今是时候重新审视现存的油耗标示制度了,否则,我们将来实行的燃油消耗限值强制性法规和建立在该标准基础上的众多制度都将失去意义。

来源: 凤凰汽车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