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病?
首席评论徐迅雷
“我们要将灵敏的脑力,寓寄于健全体魄之中。”早在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提出了“体魄健康才能救国”的思想。如今,我们简直是“体魄健康才能救己”了。
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压力山大”背后,是一种集体焦虑感……确实,在白领阶层,很多人都有“劳心劳力,身心俱疲”之感,“大家都有病,只是重与轻”。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每天至少1000人猝死。中青年人猝死的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上海社科院研究者分析了92个过劳死案例,发布报告指出,近年来“过劳死”发病率直线上升,其中以男性人群居多,IT行业过劳死年龄最低,平均只有37.9岁。熬夜,加班,疲惫,失眠……过度的劳累,过大的压力,让“死”变得很容易。
有人说,中国的中青年是“薪有余而力不足”,这话只对了后半句。不久前有报道说,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才能“不惶恐”,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面对这样的“生活不惶恐”,有多少中青年能够“薪有余”?事实就是“薪无余、力不足”。
身心压力、环境污染、缺乏锻炼,加上食品安全等因素,健康受到危害,基本就是常态。一种说法是: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好像不仅仅是白领阶层“都有病”,普通市民也是普遍焦躁。刚刚看到一个报道,说的是在辽宁本溪,一对夫妻因琐事吵架,妻子一气之下,从二楼直接跳了下去,栽倒在地,鲜血直流,大喊救命。可是,当看到她老公冲过来,这位中年妇女就突然来了精神,两人接着吵,越吵越凶……你说,这是不是“世上最牛的吵架”呢?这“最牛的吵架”背后,是不是夫妻“都有病”呢?
健康是保障出来的。无保障则无安定。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
“我国古重六艺,其中射、御二者,即习劳作,练体气,修养进德。”梅贻琦说,“身体之强弱,关系一己之成就甚大。”“至于如何锻炼,自不全在每日赛跑蹴球,必须对于起居、饮食、眠憩种种方面时加注意,方可增进健康。”对个人而言,增进健康确实需要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锻炼,有康健,抗压力,抗打击。
拿一个“你幸福吗”的问题,问一个病人和一个健康人,答案必然是大不一样的。没有健康,何来幸福。所以,健康的事,是个人的事,是社会的事,是国家的事,是民族的事,是真正值得好好问一问的大事:“你健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