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提前实习积累实践经验
目前担任一家媒体公司高管职务的赵先生认为,没有名牌学校背景的他,之所以能在毕业后迅速脱颖而出得益的就是大学四年的实习经历。
和大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兴奋地享受大学生活不同,立志于从事新闻事业的他,从大一就联系到一家媒体实习。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又只是刚刚入学的学生,所以同意接收他实习的只是一家行业内媒体。
刚开始,他从一些琐碎的打杂工作做起,帮老师查资料、联系采访,甚至是帮忙打饭、订车票。慢慢地,熟悉了工作流程后,从老师的跟班发展到可以独立操作新闻选题。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被印成铅字的心情,觉得之前所有的跑腿积累都是值得的。而当时,他的大部分同学最多也只是在校内媒体工作。
本科四年也是他实习的四年。他认为与其花时间用在拿奖学金,不如发表一些有影响的稿件,对于以后的就业更有帮助。
四年的实习经历,让他成为单位里颇有资历的记者。在就业简历上,他有了上百篇作品,远多于只有一年毕业实习经历的同学。凭着这一份沉甸甸的简历,他击败很多名牌大学的竞争对手,最后被一家影响力颇大的都市类媒体录取。
入职后,在同届毕业生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时,他迅速上手,凭借工作经验屡屡写出优秀新闻报道。在两年左右时间,他就得到提拔,成为了单位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很多人都觉得我少年得志,其实秘诀就在于我比别人早起步四年”。
□案例PK
>>反方
盲目实习耽误学业
一直属于中等生的王天一(化名)高考“擦边儿”考入了北京一所二本院校的数学系。由于家里并不富裕,王天一进大学前就暗下决心,毕业后,一定要找份好工作。
大一开学,王天一便做起了校园兼职——在学校西门的胡同口发放传单。“一份传单5分钱,第一天上午只成功发出了60多份”,王天一说,这份兼职工作,只做了一周,挣到了100多元。
除了发传单,王天一大一还做过促销员、校园代理、家教等不同的“实习”工作,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在别的同学看来这些都是最底层的工作,但王天一却认为这才是最能锻炼人的。
每天忙于“实习”,学业怎么办?王天一说,学校管理并不是很严格,经常有机会逃课。到快考试时,只能去复印同学的笔记,死记硬背几天几夜。所学的专业光靠突击不行,所以王天一还发明了许多“作弊”的方式,而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挂科、记过,这些他都经历过。
照理说,有过这么多的实习经验,毕业找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可出乎意料的是,到了毕业时,竟然多数用人单位都让他吃了闭门羹。王天一说,这些单位的招聘人员认为自己有许多问题:成绩差,“社会化”太强,本末倒置,对自己完全定位不清,没有规划。临毕业前,王天一才勉强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生产化肥的民营企业做销售。
从一心想找工作,到最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王天一也开始反思自己:“可能用人单位看重的不是单纯的实习经历,而是在实习中得到提升的能力,我所做的工作太雷同了,专业性不强,容易被替代。”
□各方声音
学者观点
学校应进行实习引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石卫林之前就注意到大学生过早实习和学业冲突之间的问题,曾经就此进行过研究并发表论文。
在调查研究中,她发现尽管大学生过早实习现象引发了有损学业的忧虑,但低年级学生的学业参与频次没有因此显著下降。相对于没有实习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参与实习不仅有益于其课堂学习,而且能够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学业活动。
石卫林认为,兼具知识互补与经验积累的就业体验型实习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参与水平,其次是单一知识互补型实习,而相对单一的经验累积实习不能有效提高学业。因此,高校不仅仅要鼓励低年级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实习,更重要的是要强化职业类教育与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就业体验型的实习机会。
高校观点
实习打杂也有用
北京某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王老师称,自己无法同意北大校长助理黄桂田的说法,“这个说法有些偏激”。
王老师称,大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同时进行一些与社会接轨的实习很有必要,哪怕并不与将来的就业直接相关,也有助于大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锻炼自己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能力。王老师坦言,自己从事就业工作多年,非常明白许多实习工作确实只是跑腿打杂,但跑腿打杂就没用吗?“学生即使去打杂也是一种锻炼,可以利用打杂的机会去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哪怕到了就业岗位,很可能一开始也是跑腿打杂的。大学生迟早要接触社会,不应该一味埋头干活,多观察、多学习,都是有帮助的。”王老师说。
对于许多企业不对大学生委以重任不给他们重要的工作岗位,王老师表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学生实习时间很短,难以完整地把公司的事务处理好。但是,许多用人单位确实会从实习生中选拔正式员工,因此,即使是打杂跑腿,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有一定比例的实习生最终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