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黑作坊出售胎盘胶囊
人体胎盘在中医里被称为紫河车,传统观念中认为它是“大补”之物。于是,便有人将它加工成方便服用的胶囊来出售获利。那么,胎盘胶囊加工行业到底是何种形态?生产是否合法?流程是否合规?半月谈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记者在黑龙江哈尔滨市某妇产医院周边发现,“胎盘加工”广告随处可见。据推销人员介绍,胎盘制作成胶囊,价格是150元。若没有胎盘,他们可以提供货源,包括加工费共计300元。一般一个胎盘可以加工成100多粒胶囊,可食用数月。
随后,记者以购买胎盘胶囊为名,跟随推销人员来到医院旁边的一个旧居民小区。一名中年男子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胎盘加工过程。他告诉记者,加工胎盘的第一步是冲洗胎盘,就在门口内侧的洗手台内进行。冲洗后,要把胎盘剪碎,用开水烫,再放到烘干机里烘干,完全烘干后就能研磨成粉、灌装胶囊,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半小时。
如此“补药”谁来监管
卫生部门有关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的批复明确指出:“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归产妇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产妇放弃或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
胎盘如何流入民间?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多家医院,包括多名产妇及其家属。院方表示产妇分娩后,都直接把胎盘交给家属自行处理;产妇则表示,当时只顾高兴,也没顾上问医院要胎盘,不知道胎盘去哪了。
而胎盘加工者告诉记者,他们的胎盘都是从正规医院收的。“我们得跟医院打招呼,他们就会以‘胎盘有问题,要留在医院’为由留下胎盘。”
当记者质疑胎盘是否有生产许可,是否符合生产标准时,胎盘加工者坦言,他想过办个执照,合理合法经营,可是工商税务都不给办。不过他已经干这行好几年了,没有人查,也没出过什么问题。
记者观察发现,仅半天时间,一个胎盘加工作坊就有七八个加工胎盘的人,一个胎盘收取150元的加工费,一上午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而他们通常都是夫妻、亲戚之间从事推销和加工,除了电费、水费、房租,再无其他成本消耗。
可观的收益让胎盘加工成了热门行业。半月谈记者暗访发现,仅在哈尔滨某妇产医院附近,就有20几个胎盘加工作坊。除了经营缺少审批手续、行业没有任何准入门槛外,这些经营胎盘加工的地方,清一色设置在居民家中,缺乏消毒设施,卫生条件非常差。
记者致电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但执法人员对此表示无奈。“当前,也没有法律法规不允许他们加工,可以说处于一个真空状态。这个问题以前就有过。”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诉科负责人表示,之前也接到过类似的投诉,但是由于无法定性,给一线执法人员带来很大困难。
胎盘胶囊加工行业乱象丛生的背后,是对胎盘定性的模糊,以及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与工商部门认识上的模糊,这也导致该行业很大程度上处于市场自发调节状态,居于“地下”,见不到“阳光”。
胎盘入药,补还是不补
记者在一些从业机构的宣传册中看到,胎盘功用被极力宣扬——滋阴补肾、美容养颜、补气养血、美化肌肤、治疗腰膝酸软、提高免疫力,甚至可以治疗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事实真的如此吗?
哈医大四院妇产科主任蔡雁告诉记者,胎盘是提供给胎儿养分的重要器官,它的构成是很多的胎盘小叶,这些胎盘小叶多数是些蛋白质,而且是优质蛋白质。但孕妇分娩以后,胎盘一旦跟宝宝分离,它就是一个废弃的器官了。
蔡雁说,作为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盘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营养。但母体差异也导致胎盘的差异,并不是所有胎盘都有营养。
“有一部分孕妇,孕期可能有过一定感染,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感冒发烧了,通过胎盘血液循环到孩子那儿,孩子会受到影响,胎盘本身也会存在一定问题。”蔡雁说,还有一部分孕妇有一些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压,那么她的胎盘供血差,而且血管挛缩,胎盘的质量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这味药要根据病人的体质,配合其他饮片一起服用,以达到进补的效果,不建议单独使用。自己乱吃乱补,有害无益。”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尹艳表示,胎盘有补气、养血、益精的功效,但如果服用不当,不仅不能起到滋补效果,反而会干扰正常的内分泌,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