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槟具有一种轻快的力量,这让它总是和各种辉煌的庆典联系在一起,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庆祝而存在。随着开瓶时那声愉悦的砰响,原本静止的酒液便欢快地升腾起气泡,芬芳和喜悦扑面而来。在特殊的时刻,在老友相聚的日子,在激情释放的瞬间,在每个需要庆祝的场合,又有什么能替代香槟细腻的泡沫和迷人的芬芳?“快乐的时候,我喝香槟;难过的时候,我也喝香槟;孤独的时候,我喝香槟;有朋友的时候,我更要喝香槟;不饿的时候,我以香槟消磨时光,饿的时候我就喝香槟。除此之外,我从来不喝香槟,除非我渴了。”在有关香槟的经典语录中,最著名的莫过于Lily Bollinger的这句名言。是的,香槟不仅仅是欢乐庆典的代名词,它奢侈、诱惑、浪漫却又惊人百搭的性格,让人们得以时刻与之相伴。当香槟遇上川菜,气泡升腾的愉悦与椒麻鲜香的劲爽在舌尖相遇,耐人寻味的激情碰撞就此迸发开来。
![](http://img2.zjolcdn.com/pic/0/16/32/77/16327789_476853.jpg)
香槟遇上川菜
香槟,一个地区的专属传奇
与红白葡萄酒相比,香槟显然更为脆弱、短暂、易逝,这也让香槟变得更为奢侈—最脆弱娇贵的酒,追求的是最短暂的饮用快感,如流星瞬时灿烂,似昙花刹那惊艳。香槟原本是一个地名,位于法国巴黎东北145公里处。1668年,唐·培里侬修士(Dom Pérignon)被任命为奥特维雷修道院的管理人,负责酿造葡萄酒。他最初致力于通过混合葡萄来酿造口味独特的酒液。在当时,生成的气泡被他视为美中不足的瑕疵。而这些不受欢迎的气泡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原因归结于香槟区凉爽阴湿的气候和短暂的葡萄生长期。因为较晚收获的葡萄没有充分时间发酵,糖分不能完全转化为酒精,冬日的低温使得发酵过程暂时停顿,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才能进入第二轮发酵过程,其间生成的二氧化碳聚集在密封的瓶内,导致开瓶时的“砰”然涌动。从偶然到特意,唐·培里侬修士将葡萄酒提前装瓶发酵的酿酒方式,通过不断完善和代代相传,逐渐演变成如今的“香槟酿造法则”,这也使他获得了“香槟之父”的美誉。
法国人为了捍卫香槟酒的尊贵地位,将香槟作为被保护的商标地名,并规定只有在香槟区生产的起泡酒才能称之为香槟,其他国家及地区只能使用起泡酒(Sparkling Wine)的字样。为此,法国政府在全世界打了七百多场官司,用尽一切经济与政治的手段,最终获得欧盟立法的支持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只有法国香槟区出品的起泡酒,才能称之为香槟。”王尔德说:“已婚人士的家里很少有优质的香槟。”他想表达的,是香槟的浪漫属于更加懂得和需要生活情调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