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嘉利达非法排污受查处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22 08:42:50

  嘉利达(苍南)明胶有限公司,是由全球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集团——德国嘉利达集团全资投建的生产企业,同时也是苍南当地的纳税大户,去年纳税1300多万元。但就是这样一家大型外资企业,被曝存在生产废水直排鳌江、非法倾倒有害废渣等问题。

  对此,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做出指示。12月16日晚上9时,苍南县召开紧急会议,连夜研究部署对嘉利达污染问题的处置。当晚,苍南有关部门控制该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14人,其中2人已被刑拘。

  在“五水共治”重拳打击非法排污的背景下,这样一家大型外资企业为何敢非法排污?被曝光后的处置状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企业所在地进行采访。

  企业方:

  排污现异常,绝非有意偷排

  苍南嘉利达有限公司位于龙港湖前塑编工业区,紧邻鳌江。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公司旁的鳌江防洪大堤时观察到,江水已恢复正常,空气也无异味。企业正被停产整顿,厂区内没有了往日的机器轰鸣声。

  12月12日,群众举报苍南县龙港镇双龙村有企业把冒着白色泡沫的污水直接排入鳌江,现场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当地环保局工作人员接到举报赶到现场,发现附近的嘉利达有限公司正在生产。打开工厂内某个窨井盖时,工作人员发现污水正通过雨水管网排入鳌江。

  德国嘉利达集团中国区人事总监袁令凤告诉记者,在获悉此事后,集团总部非常重视,立即从上海派遣了危机处理小组进驻苍南企业,自查事件原因,并配合政府做好整改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我们企业有意偷排。”袁令凤说,在10日左右,企业内即有员工发现雨水管的排污出现异常现象,但因经验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此,她表示非常遗憾,并坦言企业确实存在着管网老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德国嘉利达集团的全球技术顾问、德国人扬·斯梅特(Jan Smet)向记者表示,企业被曝出非法排放时,他恰巧在新西兰。13日,当他赶回苍南时,鳌江上仍有不少白色泡沫状的漂浮物。他和同事随即进行了取样。“我们化验后发现,这些白色泡沫状物质正是我们的明胶产品。”扬说,明胶市场价格很高,因此不会是企业有意排放的结果。

  “对我们企业方而言,这次非法排污事件损失的不仅仅是每天数十万元的停工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的信誉。”扬说,嘉利达集团非常看重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将尽一切努力配合,希望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据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嘉利达(苍南)明胶有限公司是外资(德国)独资企业,主要生产明胶及工业油脂。2013年生产食用明胶3850吨。该公司建有1座日处理能力40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污资质证件齐全。

  环保部门:

  雨水管网多处渗漏,确定初步整改方案

  据了解,事件曝光当日,苍南环保部门即责令企业停产,同时对企业有关设备进行了查封。随后的几天里,环保工作人员对企业每个管道以及其他设施都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

  “我们发现,厂区内雨水管道、挤胶车间、水膜储存、冷凝水等7处地方存在渗漏,正是这些渗漏使污水进入了雨水管道,进而排入鳌江。”苍南县环保局龙港分局局长肖建峰说。

  根据废水监测结果,该企业雨水管排污口COD浓度为每单位554毫升,而企业生产废水未处理前大约在1万毫升,因此,基本排除企业生产废水直排。但这一COD浓度指标仍远高于排放标准(标准为每单位100毫升左右)。大量含氨氮的废水排放,虽然没有毒性,也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此外,该企业每日产生污泥约15吨,委托温州市金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制作生产肥料。经调查,温州金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接收该企业污泥后,擅自将混杂着猪毛皮等垃圾的污泥倾倒在龙港时代大道以北的海涂围垦海城段,共有28吨之多。记者来到海涂围垦海城段时,这些废料已基本清运完毕。

  “我们已经向环保部门提交了一个初步整改方案。”袁令凤表示,他们所提交的整改方案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内部管理等四方面的整改内容。苍南县环保部门表示,12月22日将请环保专家对此方案进行论证,整改内容通过后,再由厂方付诸实施。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徐齐 通讯员 蔡运近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