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上成片地布满了裂缝、坑洞,道路中央沉降的窨井盖随时考验轮胎底盘。这些“毁了容”的道路光靠平时养护小修小补明显起不了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做“整容手术”——道路加固工程。
从2012年开始,杭州对主城区的部分道路进行道路加固工程三年计划。经过前两年工程,杭州共加固修缮了100多条道路。
今年是“三年计划”的收官之年,杭州又有14条道路完成了加固工程,道路加固面积60864平方米,修复人行道3212万平方米,窨井提升加固651个。
这些道路的“整容术”做得怎么样?昨天,钱江晚报记者特地选择了其中两条去看了看。
建国南路:
换上“宽帽檐”的防沉降井盖
建国南路(姚园寺巷—西湖大道)是今年进行道路加固的14条道路之一。这条路的车流量一直不小,时间长了,就变成了“麻子脸”。
上城区市政所的工作人员说,建国南路目前存在路面开裂,沉降的“病症”,这和这段道路老路基先天条件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其中,郭东园巷到河坊街这段,破损得最厉害,破损率达到了30%。
这次建国南路(姚园寺巷—西湖大道)路段这次将换成沥青路基,修复的路面约为6000平方米。
从郭东园巷往南走,一直到姚园寺巷,这个路段的建国南路路面现在已经全都铺上了崭新的沥青路面,车子开上去,完全没有以前由于路面不平整带来的微震感。
另外,记者还留意到路段上两处井盖的更换十分贴心。
一处是道路中央的市政窨井,全部换上了“宽帽檐”井圈的防沉降井盖。上城区市政所的工作人员说,原本这些道路上的窨井井圈都比较薄,这就导致井圈周边的受力非常单薄,一旦重车经过,井圈周边很容易破损。车子经过,会有“嘭咚嘭咚”的震动感。
“这次道路加固,我们会给道路上的窨井换上一个约10厘米宽的新井圈。这样,车子经过,窨井的受力面会增加,汽车对窨井盖的压力就将被分散,既能防止窨井下沉,也能保护井圈周边的道路。”
还有一处,就是道路两边的边窨井盖,也全部换新啦。新的井盖的缝隙比原来的大,可以增加过水率。
浙大路:
砖红色透水混凝土,雨天基本不积水
浙大路不长,从西头的玉古路口到东头的曙光路口,大约500多米。这条路由于紧邻浙大玉泉校区,成为了杭州最有文化气息的道路之一。
今年,浙大路列入了杭州道路加固工程计划表。和其他路段以修复车行道为主不同,今年它的工程重点是修复人行道。
据西湖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浙大路两侧人行道的宽度约3米,采用的是老底子最普通的老式混凝土彩色普通方砖,厚度比较薄。
“这条路的人行道板之前都是小修小补,差不多有10多年没有大修过,如今道板破损、褪色风化很严重,局部有松动,路面也不平整。”
这次,浙大路的人行道进行了大换装,采用渗透性铺面结构,用透水混凝土进行一次性压膜铺筑,面积达3400多平方米。同时优化了盲道设置,提示盲道采用压膜处理。
浙大路的道路加固工程11月底刚刚完工。昨天,记者也去现场看了一下,人行道的模样已经有了大变化。
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颜色,选用了显眼的砖红色。如今正是落叶季,片片黄叶落在这条人行道上,从远处取景,很有意境。
工作人员说,之前曾经考虑采用青灰色的透水混凝土,可是做了一小段试验段,发现颜色太暗,才换了颜色。
再来看看这条人行道的新材质,由于是一次性压膜铺筑,道路表面像镀了一层磨砂膜。如果遇到下雨天,脚踩在上面,再也不用担心会踩到水老鼠。
“透水混凝土是对混凝土的原料配比及工艺做了改良后的一种新材质。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既保证了人行道的强度,雨天还能兼具透水功能。”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材质在杭州其他路段试验过,效果不错,雨天,人行道上基本不积水。
此外,工程的细节也做得不错,道路两边混凝土侧石,更换为花岗岩材质,并对树池进行美化布设,树池侧石也一并更换为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