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孔子第七十八代孙孔维勤先后来到开化颐和国际实验学校和衢州二中。曾担任《台湾时报》与《联合报》记者的孔维勤博士现身说法,给小学生们上了堂《如何写好一篇作文》的辅导课,和衢州二中高一新生分享“孔子快乐生活”的片段。
风趣通俗的讲解让学生们耳目一新,会场不时爆发出持久的掌声。
刘惠震摄
用快乐打败困难
草地上的孔子塑像、图书馆门厅上刻的《论语》,甚至校园的每条主干道都与孔子有关——“辅仁路”、“弘毅路”、“学思路”……“衢州二中真是无‘孔’不入呀!”儒学专家团员一行走进衢州二中校园,不禁发出赞叹。
和其他台湾教授略带闽南腔完全不同,孔维勤操着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脸上总带着微笑,所到之处很快形成和善的气氛。
“你快乐吗?”座谈一开场,孔维勤就问学生读书快不快乐。孔维勤说,孔子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对他来说学习是他的快乐。班上考第一的学生,每天有3-4小时固定时间读书,用3小时读不喜欢的课程,用1小时读喜欢的。不喜欢的科目多花时间,时间一长不喜欢逐渐变成了喜欢,花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我们要和孔子一样,舍不得自己一天不快乐,把学习中的痛苦转变成快乐。做喜欢的事、读喜欢的书、喜欢喜欢的人,这时候即使碰到困难,快乐会帮你度过挫折。”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维勤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写自己的优点是“我很快乐(每天)”。看后他觉得女儿真了不起,因为没有人会把快乐当成优点。现在女儿在美国念大二,依然很快乐。他发现女儿有一种高度的平衡能力,人与人之间碰到不同事情,她很快能体会到和谐。
“读书不是为了要第一名,也不是要分数,而是要能快乐。很多人碰到困难、心里有障碍,变得什么都不会,这是好强的结果。当读书读得快乐时,碰到困难就是挑战,克服后就有成就感。不单在读书上快乐,和同学相处也一样,常欣赏对方的优点,为同学的成功而快乐,而不是我是最重要的。”孔维勤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到对方优点学习,看到缺点反省自己。在优缺点中找到平衡,人生就会成长和进步。
戴自己的帽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5岁立志学习,20岁要落冠,要练习独立思考,不能还是光听爸爸妈妈老师谁说,要“我”说。戴上自己的帽子,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说孔子听了高雅音乐后,心境宁静,思想专一,到了忘我的境界,音乐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现在我们最快乐的事是玩手机,把时间给了手机,在手机里乐此不疲,手机给人带来快乐,但并没有带来多少养分。”孔维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