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黑车”经营隐秘查处难 海口每年流失资金近亿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2 09:07:13
 

  “黑车”整治呼吁长效机制

  近来,“黑车”非法营运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黑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隐患?如何才能遏制“黑车”的生存空间?本报记者走访了大量的业内人士,背后的利益链驱使着“黑车”的轮子,在利益面前,从事“黑车”营运的人不惜铤而走险,打击“黑车”刻不容缓。据海口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支队统计,今年以来该支队查获的“黑车”数量就达313辆。

  “黑车”查处并不容易

  20日下午,记者与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支队的稽查人员分别在海口汽车西站、南站区域进行走访,一线稽查人员告诉记者,查处“黑车”就好比抓小偷,必须有一定的证据,而且还得发现该车有现场交易的行为。

  在这过程中,取证往往成为了一道坎。负责一线稽查的一位队长告诉记者,最令稽查人员头疼的是,经常碰到车上的客人帮助司机讲话,串通蒙骗稽查人员。

  除了取证困难外,暴力抗法也是“黑车”查处时的一大难题。“我们几乎所有的稽查人员都受到过威胁。”市交通港航执法支队有关人士介绍说,去年该支队在稽查过程中受伤的队员达30多人。

  “黑车”经营日趋隐秘

  非法营运车辆、拉客仔活动隐蔽,为了应对执法部门的稽查,“黑车”及拉客仔之间除了形成稳定的“业务”关系外,在运作手法上也更加隐秘或狡猾。

  “要准确抓到一辆非法营运车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代价很大。”对“黑车”进行执法检查时起码需要5个以上的队员,“要拦截一辆非法营运车辆起码需要2辆以上的执法车。”

  “主要是与拉客仔勾结起来。”先是通过拉客仔拉客,然后把客人拉到隐秘的地方上车。甚至,一些“黑车”与酒店等娱乐场所的人员有联系,因客人常有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而一般宾馆、酒店都不配备或很少配备专用外出交通工具。

  “这种经营模式更加难监控,取证非常困难。”从事运政稽查工作多年的一位队员告诉记者,“除非是接到举报。”

  “黑车”带来的危害

  近日来,不断发生的女孩乘坐“黑车”遇险的事件加剧了各界对“黑车”的关注。

  市交通港航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正规营运车辆相比,“黑车”主要存在4大危害:一是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黑车”司机除没有受过从业资格培训外,缺乏安全服务意识,极易引发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二是车辆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黑车”司机经常私下购买未经过合格检验的二手车,甚至是报废车。三是乘客人身安全难于得到保障,“黑车”司机身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发生车辆行驶半路后以言语、器械威胁乘客的行为。四是乘客合法权益没有保障,“黑车”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不会为乘客承担意外伤害保障。

  “不但冲击了正常的客运秩序,还导致大量税费流失。”市运管处有关人士透露说,拉客仔、“黑车”以及非法票点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里面产生的利益是惊人的,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每年流失到非法售票点的资金接近亿元。海汽集团此前的一个测算,仅省际客运每年从拉客仔、非法票点手上流失的客源就达40多万人次,流失的票款高达5000多万元。

  “黑车”打击需要长效机制

  既然乘坐“黑车”缺乏安全保障,为什么这种非法营运行为还能大行其道呢?“价格便宜,而且方便。”记者采访时,一些乘客认为,“黑车”的票价一般比车站的便宜,而且比较灵活,甚至可以车子到家接送。不过,针对近期屡屡出现的“黑车”遇险事件,多数市民表示,以后出门会更加谨慎,晚上不会选择“黑车”出行。

  “黑车”屡打不绝不仅需要乘客的理解与配合,执法监管上的不足也迫切需要解决。长期关注交通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杨光认为,首先是“打黑”不能因为阻力而放弃,而是需要继续强化。他建议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合理执法环境,甚至可以考虑成立多部门参与的独立执法部门。

  “单打独斗的稽查方式很难达到效果。”市交通港航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遇到暴力抗法等行为时稽查往往被迫终止,而且对违法人员的震慑力不够。目前,该支队也将有关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争取及时建立起“黑车”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

  对此,杨光也认为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在此前的电动车大整治中公安、交通、城管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大大改善了执法环境。海口应该继续实行这种联合执法的模式,改变目前执法过程中一些被动局面。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记者 李坤东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