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变“坑爹” 超三成大学生要花钱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8-26 09:15:09

  人人网日前针对全国大学生开展了2014暑期实践专项调查,调查显示,超3成学生的暑期实践是付费才找到的;61.5%的人参加的暑期实践与所学专业无关;40.1%的大学生遭遇过坑爹的暑期实践,超3成大学生暑期实践支出超收入。66.3%的大学生更倾向的暑期实践形式是公司实习,是愿意从事公益活动学生数量的两倍。

  据悉,本次人人网2014暑期实践专项调查,共收集大学生样本量3287名,其中男生占54.2%,女生45.8%。

  超三成大学生

  暑期实践入不敷出

  据人人网本次调查统计,65.2%的大学生免费找到实习工作,23.6%的花费100元以内找到实习工作,另有11.2%的花费100-500元找到实习工作。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免费找到实习工作,但是实习期间的支出也让大学生们纷纷吐槽,超三成的同学感慨:实习了,反倒让钱袋空空。数据显示,到整个暑期实践完成,大学生入不敷出的比例高达34.1%,其中额外花费1000-2000元的占7.2%,额外花费0-1000元的占26.9%。赚0-1000元的大学生占29.5%,赚1000-2000元的占25.1%,赚2000元以上的占11.3%。

  大学生暑期实践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呢?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房租、通讯、吃饭、交通、穿衣是大学生暑期实习的主要支出项目,花费分别占支出费用的36%、22%、18%、13%、11%。

  其中,房租成为拉开收入差距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不少大学生选择离开自己所在城市或者大学所在城市,去往一线城市或者二线主流城市进行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除了极少部分的人可以借宿亲戚或同学家,近9成的同学需要在不同实习地支付500—2000元不等的房租。

  此外,超过7成的同学还会特意为实习准备职业装,有将近两成的女同学添置化妆品,用在外貌上的人均投入在150元左右;午饭的支出也随着工作的位置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普遍反映暑期实践阶段,通讯费用会比平时高出2-3倍,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分析,通讯费提高主要是在异地他乡的学子们用于跟家人通话,同时,工作中使用各种软件的上网流量也超出以往。

  暑期实践获得渠道

  最主要靠熟人

  从大学生暑期实践机会获取的渠道上看,52.9%的大学生通过熟人(亲人、同学、朋友)介绍获得;14.4%的人通过校园社团组织;从分类信息网站获得的占12.1%;社交网站占6%;通过中介机构占6%;路边广告占3.6%;自己去店家询问占2.7%;在自家公司占1.2%;学校统一安排占1.1%。

  熟人之所以成为大学生实践机会获取的主要渠道,与学生群体的社交圈子单一有一定关系。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尚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简单,主要还是通过父母或者师兄师姐的关系获得实践机会,这样既可以保证安全、又有人照应。同时,学校内部的社团组织、社交网站如人人网或者校园BBS也会带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同学之间的推荐比社会上的招聘更让人放心,成功率也更高。

  在本次调查中,71.1%的大学生表示暑期实践有必要,愿意参加;21.7%的大学生认为参不参加都无所谓;只有7.2%的大学生认为暑期实践浪费时间,觉得没必要。这与当前大学生求职有着紧密关系,学校、家长、学子们都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为日后找工作积累资本。

  在暑期实践地点的选择上,56.6%的大学生表示是在家所在的城市进行暑期实践;25.3%的大学生选择在其他城市进行实践,只有18.1%的大学生会留在学校所在城市进行实践。77.1%的大学生更倾向在国内进行暑期实践,另有22.9%的大学生觉得去国外参加暑期实践更有意义。

来源: 重庆晨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