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食品安全
关注儿童食品安全,多花钱就能放心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5-30 08:14:40

人民图片

  儿童牛奶、儿童肉松、儿童酱油……如今,大大小小的超市里都能发现儿童专用食品的身影。食品问题频发使家长在孩子饮食方面更加注重天然、保健与安全,儿童专用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家长欢迎。那么,这些儿童专用食品与普通产品有什么区别?营养是不是更高?价格与普通食品相比如何?有没有必要为孩子购买这种专用食品?“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到市场上进行了走访。

  价格不菲,是不是物有所值?

  儿童食品种类繁多,从零食到调味品都应有尽有,价格也高出不少

  “这种儿童酱油不含添加剂,肯定比普通酱油好,买给孩子试试。”湖北武汉的年轻妈妈刘莉拿了孩子平时喝的几盒儿童牛奶和儿童饼干,又挑选了一瓶儿童有机酱油放入购物车。

  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去超市给孩子选购食品成了刘莉每周的“必修课”。刘莉发现,这两年超市货架上的儿童专用食品渐渐多了起来。“以前只知道有儿童牛奶、饼干,现在种类可多了,从零食到调味品都应有尽有!在很多超市,零食、乳制品柜台上儿童食品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跟普通食品相比,儿童食品不仅种类多,在味道和口感方面也更符合孩子的口味。“儿童牛奶多为盒装,与普通的牛奶相比,味道酸酸甜甜的,孩子很爱喝。而儿童饼干口味繁多,有草莓味、巧克力味、牛奶味,饼干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形状。”刘莉说,儿童食品在包装设计上更加“卡通化”,造型可爱,销售时还常常赠送小玩具,买回家后孩子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不过,儿童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明显“高出一筹”。刘莉购买的某品牌一款190毫升的儿童牛奶价格为4.9元,而该品牌250毫升的纯牛奶只要3元。刚刚放入购物车的160毫升儿童酱油售价达25元,另一款普通的500毫升酱油只要6.8元。

  儿童专用食品价格不菲,对于是否物有所值,刘莉心里也没底。“跟周围的不少妈妈们交流过,大家都给自己的宝宝买儿童专用食品,觉得更放心一些,我觉得购买儿童专用食品也是一种时尚育儿潮流吧!”

  “儿童专用食品就像中老年人的保健品一样,是给孩子量身定做的,毕竟大人和小孩的体质不同,在食物方面最好还是要区分开来。目前我也不清楚儿童专用食品具体效果如何,就当花钱买个放心吧!”刘莉说。

  可是,也有不少消费者发现,仔细对比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营养成分配比表,看不出明显差别。很多儿童食品中添加剂反而比普通商品多。“在一款儿童饼干中,添加的食用添加剂多达十几种,包括食用香精、色素、甜味剂、山梨酸等,买这样的产品给孩子吃,安全吗?”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超市,正在选购商品的彭女士质疑。

  营养成分,差别真的很大吗?

  大多数儿童食品其实和普通产品差不多,不一定适合孩子吃

  上海市虹口区的张宁有一个6岁大的女儿,孩子正处于长个子的阶段,在给女儿选购食品时,她会优先选择能够促进孩子成长的食品。“儿童食品大多有一定的功能性,儿童食品在包装上通常会写着类似‘使牙齿、骨骼更强健’‘营养添智慧,自然更健康’的宣传语。我通常会选择补钙、促进骨骼发育生长的。”

  张宁说,她经常给女儿购买一款儿童加钙挂面。“吃这个面能补钙,孩子应该长得比别人快吧。”半年过去了,张宁也没发现女儿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她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儿童挂面真有加钙的功能吗?

  在朋友的提醒下,张宁仔细查看了儿童挂面的配料,主要是优质小麦粉、水、碘盐、食用碱,而家中的普通面条配料是优质小麦粉、水、食用盐、食用碱。配料中除了使用的盐有所不同,几乎没有差别。她所购买的儿童酱油除了配料中多了白糖、食用香精和香菇外,与普通酱油也基本没有差别,但在营养成分一栏中钠含量比普通酱油高出不少。

  据她了解,酱油是食盐或钠的重要来源。但儿童摄入盐的含量应严格控制,针对儿童的调味品也应该低盐。目前市面上很多儿童酱油的钠含量并不低,长时间食用会使孩子口味变重,长大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张宁还对女儿经常吃的几种儿童专用食品和普通食品进行了仔细对比,发现不少儿童食品打着“儿童专用”旗号,主要成分和普通产品并无多少区别,可价格高出一截。“俗话都说‘孩子的钱最好挣’,对于儿童专用食品,商家明显是把‘儿童专用’作为促销手段来赚家长的钱。”

  张宁对这些所谓的儿童食品有些失望:“本来以为儿童食品会对孩子有特别的好处,没想到有些食品只是多了钙、锌等微量元素,大多数儿童食品其实和普通产品差不多,有的还不适合孩子吃。”她感叹,本来想给孩子最好的,到头来却只是花钱买了个噱头。

  她从中也得出一个教训: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儿童专用”,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不过是生产厂家的宣传策略。面对众多儿童专用食品,家长们更要慎重选择,避免盲目追求广告效果。

  给孩子买食品,需要注意啥?

  不要只盯着“儿童”字样,更要关注食品的营养配比和成分结构

  很多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差别不大,也没有其宣传的那些功效,孩子该吃些什么?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购买这些专用食品呢?

  北京海淀区白领林希的孩子最近非常喜欢吃儿童食品。“孩子吃什么都要蘸点酱油,牛奶更是认准了一个儿童牛奶的牌子,非他家的不喝!”对孩子的这种“专一”,她颇有些无奈。

  林希一开始觉得,儿童食品既然是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营养各方面都应该比普通产品高,质量上也应该更有保障。但是近年来各种食品问题频发,林希不得不为孩子的食品多留个心眼。

  为此,林希查阅了儿童食品的相关资料,并咨询了有关专家。她发现,目前我国在食品生产监管的相关规定中,对婴幼儿奶粉和谷粉等婴幼儿食品的管理相当严格,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有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食品生产厂家在生产儿童产品时,执行的多是成人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很多食品都会标明“儿童”二字,其实国家并没有相关的儿童型食品的标准要求,这两个字几乎是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

  实际上,孩子如果在3岁以上,他们的饮食已经和成人一样,如果说有区别,就是营养需求标准不同。也就是说,孩子单位成分所需要的营养比成人多,因此需要吃营养密度高的食品。而孩子每日获取的营养,主要来自新鲜的蔬菜以及鱼、肉、蛋类等食物,家长们只要在日常饮食中让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就足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没有必要为孩子特意购买这些儿童食品。

  同时,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适应排解能力差,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本应比一般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低,如果添加剂过多会对儿童身体发育造成危害,长期、大量摄入还会加重肝、肾、脾的负担,影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

  “以后给孩子购买食品的时候,不会只盯着儿童食品了,会主要关注食品的营养配比和成分来源。”林希觉得,孩子从这些食品中获得的营养实际上并不多,关键还是在平时的一日三餐。“应在孩子的饮食上多下点工夫,尽量使孩子的食谱广泛些,并通过食用纯天然食品来补充所需营养。”

  延伸阅读

  学会看儿童食品标签

  挑选儿童食品时,标签上林林总总的说明、营养成分和添加剂,往往让家长很困惑。到底哪些儿童食品能给孩子吃,哪些成分不应该出现在儿童食品里呢?

  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儿童食品时,对食品标签要“五看”:一看食品类别;二看产品配料表;三看营养素含量;四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五看认证标志,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等。

  对于含有食品防腐剂的儿童食品,也要慎重选择购买。

  食品防腐剂是为了保证食品在运输、储存时的新鲜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如果产品中的防腐剂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一些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钾和亚硝酸盐等,儿童长期食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

  甜味剂主要分为甜蜜素和安赛蜜,不适合儿童过量摄入。

  高盐饮食对儿童不好,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并对宝宝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

  人工合成色素过量食用后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目前列入我国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人工色素包括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二氧化钛等。最好选用带天然色素的食品,常用的天然着色剂有辣椒红、甜菜红、红曲红、胭脂虫红、高粱红、姜黄、栀子黄、胡萝卜素、藻蓝素、可可色素、焦糖色素等。

  香精主要用来增加香味,容易使孩子对浓烈的味感形成依赖,长时间过量摄入容易导致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影响发育。

  另外,在给儿童选购食品时要少选膨化食品。膨化食品富含糖、盐、味精及香味素,而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含量却极低。孩子吃了既无营养作用,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肥胖和高血压,因此少选为佳。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