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玻璃上的色彩感染了一群“90后”大学生;他们用一场画展为老人圆了40年的梦想;他们的热心奉献感动了更多的人……
5月19日,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北苑食堂一楼大厅,满溢着人声和菜香,为期3天的打更大爷孙永福个人玻璃画展如约而至。看着同学们在展板前流连,用手机微信关注,“抢领”取材于他画作的明信片,孙永福眼角挤出了笑纹。
61岁的孙永福家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农村。20岁时,他开始在梅河口美术工艺厂学徒,开启了绘画之旅。“开始在纸上作画,画的连小孩子都不如,三四个月后,画才能见人。”孙永福说,“逐渐我开始在玻璃上作画,我还研究出两层玻璃画法,一个做背景,一个做前景,画面有立体感。”
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有一技之长孙永福在用“巧夺天工”的双手为家里带来额外收入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格外充实。“那时候,乡亲们来请我画玻璃画,有的镶在东北旧式柜子上,有的挂起来欣赏。”孙永福说,“自己感觉画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想要办个画展的念头就萌生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孙永福和老伴儿庞桂荣为了挣钱闯荡北京。卖过报纸、开过小卖店……整日忙于打拼的他撂下了这门手艺。
2011年,年逾花甲的孙永福和老伴儿来长春照看孙子,应聘成了东北师范大学北苑食堂的一名更夫。“晚上老头打更,白天回家睡觉,闲下来了,他又把画画捡起来了。”作为“艺术指导”,庞桂荣承担起给老伴儿准备画框、玻璃和颜料的任务。
40年画展梦圆,孙永福红光满面,而不善言辞的他拉着记者去采访那些为画展忙碌数周的39名“90后”大学生。
出生于1993年的东北师大二年级学生王宇晨现在是孙大爷的铁杆“粉丝”。“我们艺术团的工作室在食堂地下室,晚上大爷巡楼时总嘱咐我们关好电源和门窗,一来二去就熟了。”
2013年12月,王宇晨所在的艺术团要举办学生书画展。“那天晚上孙大爷巡楼时看到我们正在制作画板,就站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同为“90后”的大三学生禹爽得知打更大爷“画功了得”后,提出借孙永福两幅作品在画展中一起展出。
选画时,禹爽震惊了——精致立体的玻璃画、清新写意的水彩画、浓墨重彩的农民画。画展当天,孙永福和禹爽聊天时道出了埋藏内心多年的梦想:“要是能办个个人画展就好了。”
禹爽曾学过10年美术,高中时因专攻文化课放弃了绘画,“孙大爷60多岁,眼睛都花了还能重拾理想,很励志,我们当即决定帮大爷办他的个人画展。”
联系场地、挑选作品、筹集经费、策划布展……从春季开学起,禹爽、王宇晨和其他“90后”大学生一直为孙永福的画展忙碌着。“从主持人到工作人员,30多人齐上阵,都希望能为孙大爷圆梦出一把力。”禹爽说,“办画展的300多元经费是我们拉赞助和自己凑的,虽然钱不多、事不大,却完成了孙大爷的一个心愿,特别有意义。”
看着记者采访这群“90后”的孩子,孙永福在旁边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这么多年的梦想真能实现,谢谢这群孩子,真的让我很感动。”
“90后”大学生群体圆打更大爷画展梦的举动感动了不少网民。
网民@金银花太郎认为:“‘90后’孩子总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帮打更大爷办画展说明热心和传递温暖的正能量仍然作为我们这一代的主流。”
网民@小小脸公主表示:“给他布展的都是些‘90后’孩子,他们的做法让大家感动。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有爱的一面。”
如今打更大爷孙永福身子硬朗,享受着天伦之乐,每天在东北师大和家的两点一线间穿梭,画自己喜欢的画,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简单却多彩,平淡却不乏味。
遗落四十年的梦想,被一群跃动的青春触动,更夫用浓重的油彩画出了对生活的向往,也画出了年轻的追求。一幅绚丽的画吸引了很多观众拍照:火热的艳阳点燃了秋收的稻田,一群人在向着金色的梦想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