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今年读职高的学生比往年明显增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5-21 09:20:20

  周一晚上,采荷中学举行了一场中考志愿填报咨询会。每位家长拿到三张表格,一张是学生七次月考的成绩,一张是近六年各个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还有一张是模拟填报志愿表格。从咨询的学生群体看,大部分集中在380分到420分。几位初三班主任说,这个群体一般比较纠结于是读普高还是中职,但从今年的情况看,400分左右的学生填报志愿时考虑中职的学生比往年明显多了。

  九(6)班班主任戚伟刚老师七年中带了四届初三,对于每年志愿填报的情况,他很熟悉。戚老师说:“从目前家长的咨询和志愿模拟填报情况看,今年填报中职的学生明显比往年多,很多是奔着中职的‘5年一贯制’和‘3+2’教育班去的。”

  昨天,我们从其他一些初中打听了志愿模拟填报的情况,不少学校的负责老师有类似感受。一位老师说,往年,一些成绩确实不太好的同学,因为家长和学生的观念,不肯读职高,今年终于不用苦口婆心劝学生去读职高了。有老师做了保守统计,在没有多做学生和家长工作的前提下,报中职的学生可能比去年增加10%左右。

  职高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

  先来说说老师们提到的中职学校“5年一贯制”班级和“3+2”教育班。

  “5年一贯制”班级,指初中生考入中职后,在学校里连续读5年,直接拿到高职文凭(相当于大专)。“3+2”教育班,指学生考入中职后,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通过考核后,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拿到高职文凭(相当于大专)。

  比起传统的先读3年中职,再读3年高职后拿到高职文凭,这两种模式节省了一年时间,而且升学相对简单一些,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非常关注。

  为什么今年人数会比往年多?

  老师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说法是,家长的观念变了。这和近年来媒体经常报道大学生就业难、职业学校就业反而好有很大关系。一位老师提到,家长和学生都会考虑到就业,就业时技术型人才更加吃香,也让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时更加理性,家长也更加注重让孩子学一门技术。

  开元中学副校长李征分析,今年杭州部分职高五年一贯制和“3+2”教育班的招生人数比往年多,家长的观念也转得比较快。现在的技术人员,凭着一技之长,很多在职业道路上发展得很好。有些学生,初中学习已经吃力,如果参加高考,三年下来精神压力比较大,所以通过职高发展可能会是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

  另外,今年选择职校人数多还和首次实行“5年一贯制”和“3+2”教育班提前自主招生有关。成绩在优高和职高上下的学生多了一次机会。

  上周六的职校提前自主招生考试,很多学校都很火爆。比如杭州开元商贸职业学校,学校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电子商务“3+2”专业,招生12人,有180多人报名。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3+2”高职班)录取5人,报名191人;计算机网络技术(“3+2”高职班)录取5人,报名106人。

  家长: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孩子去其它学校垫底

  咨询时,戚伟刚老师被家长们围得严严实实。家长们都想跟班主任咨询自己孩子填报志愿的事,其他家长询问时,大家也在一边听着,有家长边听边做笔记。

  一位妈妈说:“我们女儿基本上考400分左右,上优高有点危险,我们还在犹豫要不要报职高,回去再问问她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老师特地提醒,问的时候要委婉一些,不要让孩子以为你不相信他的实力。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一条原则,不想去的学校不要填。

  中考毕业选择什么学校,每位家长心中都有算盘,想得也很周到。昨天,我们也电话采访了一些家长。

  一位妈妈打算让女儿报一所职高的“3+2”教育班。她说:“起初对于让孩子读职高这件事,我们也有顾虑。但后来想明白了,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孩子去其它学校垫底。孩子的成绩读普高有点危险,如果花钱去读其它学校,三年下来她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开了家庭会议后,决定填报中职学校,专业是孩子自己选的。”

  但也有家长的想法不一样。一位妈妈说:“孩子上优质高中有危险,但我们也不考虑上职高,实在不行就花钱读民办高中吧。我们就觉得,不参加高考上大学,人生总归有缺陷。”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