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还是对这个论据还是打问号。因为你工资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否则你发展干什么呢!工资高,国内的市场就大了,大家挣得钱多,就可以买东西啊,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市场就厚啊。
但是,还有一条,工资高,这要跟你组织管理效率做比较,如果工资涨得比生产率快,你竞争力就不行。如果我们的生产率还能持续提高,增长率快于工资增长,中国的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这个话题我的发言权就不多了,还要请董总接着讲,在公司较快上涨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董明珠:周教授还是厉害,我非常赞同他刚才的讲话。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应该说工业是不发达的,在我印象中,一个大企业,(年营收)一个亿,在当地已经是不得了的。
过去我们那个时代,别说互联网,会计都是手工记账。去年格力做到一千二百亿,还是手工记账的话,会计要上万人才可以,可能还不能满足得了。这是时代的变化,所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说格力现在全国有很多的基地,我们如何准确掌握它们的信息,这个时候互联网就起作用了,大数据就起作用了。
所以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是引领这个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的底气和力量。2006年时,格力虽然是行业第一,但和第二名的差距只有13亿元;但到了去年,仅仅八年时间,格力和第二名的差距就达到了大约500亿元。格力究竟靠什么做到的?
我觉得,是企业的竞争战略,他的目标和管理水平。2011年,格力电器
做到了837亿,我记得很清楚。但是我们有多少员工呢,是9.6万人。而且我记得当时我们开办公会的时候,所有的领导,会上谈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人。你想我们企业怎么办呢?现在这个东西产量跟不上了,找找原因,大家第一个理由是想到缺人,要加人。我们个别领导怎么讲呢,“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这就是思想问题了。
一个企业家,必须有超前的意识,如果一个领导者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的方向或者是说你的定位,你就没有意义了。我们2011年做八百多亿,九万六千多人,去年我们做到1200亿,增长了300多亿,按照(2011年)那个(生产率)的话,我们13万人都不够。
但是我们用两年时间在去年做到一千二百亿,人员才七万多人,始终在八万人以下。人员减了接近两万人,但是我们的效率增长了。销售、经营获得了370亿的增长。
所以一正一负,这靠什么,就靠我们管理(能力)的上升,管理上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一个是企业的文化。格力电器
是不是血汗工厂,我刚刚讲了,这是莫须有的罪名。中国有些人没有职业道德,唯利是图。当然,前期确实有些品牌出现过罢工等现象,说句玩笑,格力一线工人拿到五万六,一人一居室,中午免费吃饭,国家的五险都给买,这样还说格力是血汗工厂,我觉得就要考虑,中国家电行业
有没有不是血汗工厂的工厂。
别人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领导者要有底气,要有力量。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你的员工,你对他的关爱。关爱分两种,一种是制度上没有因人而异的东西,每个人一个标准。我曾经讲过我们公司有很宽的公路,有一个是车道,有一个是人行道。人行道就只有一米五宽,但是车道有几米宽,但是车道上很长时间都没有车,特别是中午的时候是没有车的。但是我们公司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没有车也好,有车也好,人不能走到车道上去,走到就是一个惩罚——开除。很多人认为你这是不尽情理的,但是我觉得这就是规矩,绝不允许你违背我们规定的制度,说我想在车道上走,那不行。
但是,这不表示企业不关爱员工。刚才我讲了,我们在生活上创造很好的条件,给他们待遇提高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培训工作抓在了前面。我们会让每一个员工意识到,个人和集体两者是结合起来的,没有集体的力量,个人是很渺小的。所以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是因为一个人富起了,要考量一个企业的发展,而是让你所有的员工具有安全感。企业改善员工的生活,提高他的生活质量,我觉得这是另外一个关爱。
最早的时候,格力一块钱一股。我自己有一万股,留到现在已经是几千万。当股票一块钱时,不卖掉的话,现在就是几千万元。这就是对股民负责任。
是不是有这两点就企业做得好?我觉得不是,还是要考虑国家的利益,企业是以纳税为光荣,不是说偷税漏税,我企业很光荣。做那么大,没有交税,我们国家怎么强盛?国防建设靠哪里来?所以这一点来讲,今天在场的女企业家很多,我觉得我们女企业家有一点好处:女人的心是关爱别人比关爱自己多得多。
董明珠:刚刚讲自主创新,我觉得体现在最后的技术成果上面。格力一直坚持自己培养人才。过去我们一直说我们企业很厉害,我们高薪聘请国际人才,甚至是挖来了人才,所以滋生了现在的很多猎头公司专干这件事,没有事情就挖人家墙角。今天我感觉很自豪的是,去年以后,开利约克来挖我们的人。我跟骆家辉讲,你们遵纪守法,怎么你们美国的开利约克挖我的人呢。他说你为什么不告他们呢,我说我们是想告,但是成本太大。开利约克挖走了我们接近五十个人,但是没有影响到我。我们有一个员工,80后,我们很多项目在他的手上,带领一个团队来开发新技术。我说你要做好准备,我们的技术开发完了以后被拿走了,想要研究透、琢磨出来,还是要有一点功夫,最起码三五年。三五年能用的时候,我的技术比你先进的时候,你永远在落后的位置上。所以走自主研发,自主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讲到了人才培养的时候,当时我们也有不同的观点。北京清华大学在90年代末的时候,只有清华只有两个博士后,其中有一个人是到了我们格力电器。来了以后,我们很重视,来的是人才啊,然后给他配了一部车,分了一套房,年薪拿的最高。但是我后来发现,他是应该感到很自豪,受人尊重。但是他没有满足,他干什么呢?我们就跟他说,我们现在的市场竞争很激烈,你能不能研发出来一个成本低的啊。那个时候你要通过技术革新,通过结构升级来实现成本降低。但他通过偷工减料弄了一个空调,我打开以后感到好笑,我不知道温度是多少,我不知道我开了还是关了,这个降了几十块钱的成本,你觉得有意义吗?我觉得要提高生活的质量,让消费者开心,一个好的技术是让消费者变成傻瓜,就是简洁,好用。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把所有的消费者变成了专家,别人都是专家了,你就不是专家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设计人员很重要。
清华博士后来了以后,我们很多领导非常重视他,但是后来我这个队伍逐步逐步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技术人员,后来不想干活了。看他干的一件事,把供应商请到房间里把门一关,研究用不用他的零部件。能不能用你的零部件呢?看你的表现。你的表现是什么,不是质量好不好,是价格低不低,而是你给我多少好处。好处多了,我的技术人员就有这个权利说这个产品符合我的质量要求。今天在场有一个我们北京公司的老总,他当时招聘来的大学生,就是技术员,到格力他也蒙了。他那天跟我讲,他说我当技术员的时候我不了解,天天有人请我吃饭。他说他们是最底层的,也天天有人请吃饭,稍微中间一点可能就是卡拉OK,再高层的就是把门一关,送钱了。
曾经有一个企业,宣称拥有博士后。我太了解内情了,觉得特别好笑,(这个企业)越做越少,越做越少。国家实行节能补贴的时候,这帮企业都发达了。报告里面讲利润多少个亿。第二年政策一废除,(这些企业)就亏损了。你盘剥谁呢?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我说个不好听的,国家财政应该进入市场的补贴,结果流进了你的口袋,(这是)国有资产流失。这是腐败,这是更可怕的腐败,是环境的腐败。
所以人才培养这一块,我坚持自主培养。现在我们有五千多个开发人员,所以不到八万人的员工里面,开发人员就占了五千多。我们一线工人不多的,这五千多个开发人员没有一个是高薪聘来的,没有一个人是挖来的,都是毕业来格力以后培养的,我们每年研发经费是几十个亿,别人说有没有希望,我觉得有没有希望都要尝试,现在我们的产品,未来五年,十年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你要有超前的意识做这个东西。所以我讲的第二个就是自己培养人才。
格力电器的这种企业文化,并不是说一个技术人员就受重视,一个普通员工就不重视。我们过去的理念是什么呢?干部就要拿得多。但是现在我认为,普通的员工,只要是在他的岗位上不犯错,他保证质量,他就应该拿到比较好的高薪。所以我们每年对员工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刚才我讲了,可能我们今年一年,一个员工可以涨一万块钱。物价在上涨,员工怎样才能生活得好,这是我们领导要去思考的问题。那么我刚刚讲了,就是说非技术人员也很重要,我是一个叉车工,我把产品往地上摔,你的产品能保证质量吗?所以公司里面所有员工,不论职位高低就应该受到尊重,这是最重要的。
周其仁:这个工资和生产率永远是企业当中的一个纠结的事。
因为企业要争取工资,要争取技术员,要争取要素,这个时候企业是买方,要争取的不光是钱。你卖产品的时候,你是卖方,如果你产品都一样,(那)就(会形成)价格战,所以企业夹在中间,这个成本和生产率之间,突出重围的唯一办法,就是刚刚讲的,你要有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就会更受市场欢迎。
竞争压力一减轻,在这个要素市场上,企业对工人上,对技术人员上,手(笔)就可以很大。良性循环就是这么循环起来的。
恶性循环呢,就是企业放弃创新,成功的时候很满足,不为下一步做准备,好了,等到对手起来,那么你就麻烦了,只好扣员工工资,只好用简单的办法压成本。最后优秀人才就走了,很多企业就这么失败了。
刚才讲到挖人,这在我听来是挺好的一件事,(挖人)让这个国家的平均水平提高。但是率先发明那个东西的人是很难受的,你发明,人家就把你挖走了。我看了美国一个数据,大概60年代,一项新的东西,在整个产业界平均大概要(持续)三十三年,现在是多少呢?不到三年。因为现在的信息技术太快了,所以说创新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它是持续的创新。这个东西你“偷”,你去普及,其实是对国民经济做的一个贡献。然后还有新的东西再来。这个持续的创新能力,对于中国制造,越往后走,可能越显得重要。你光一朝领先还不行,因为别人很快就有办法超越,实际上推动了技术在整个产业界的平均(应用)。对国民经济来说真是挺好的,因为可以让整个产业的水平都上去。
但是,这样一来,对领先创新的企业,就造成了持久的压力。怎么样能够培养自己的人,自主创新?而且这个创新并不是仅仅玩新花样,一定还要着眼于消费者,着眼于顾客,不是说随便找一个什么东西,新的,你能花钱就行,你要给人家创造价值,这个创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刚才董总还讲了一个题目,我们研究经济的很有兴趣,她说女企业家心地比较好,所以我们要去做一个统计,女企业家的企业是不是交税交得好一点,社会责任好一点。
我并不是研究技术的,刚刚说组织成本降低,组织效率提高是中国制造起来的原因。中国的组织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一类是民营,格力正好是国有。国有企业的持久的竞争力,持久的效率……因为你格力就做得很好,所以你也不好说国有的都做不好。做得比较好的国有企业还有没有改革的任务?这是我试图去格力要研究的事情。
上个礼拜在上海调查,看上海我们的港口,现在的船和二十年前的船有很大的区别,最大的集装箱船是1.8万个标准箱一个船,要装箱的时候,地面的高度五六十米,船舱里面二三十米。里边有一个关键的工作,是一个集装箱往船里吊的时候,那个四个光光的角上要叉到集装箱的四角上去,完全跟刹车工人一样,坐在几十米高的上面靠眼睛看,靠技术。多少年练就这个本事,后来港口的老总就讲,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这批开这个吊车的这批工人。工作一辈子。
现在上海港已经是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已经超过新加坡,超过欧洲的港口。所以这和今天的题目有关,制造的力量和底气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工人。但是工人这个东西,你看刚才的故事感动人啊,中国是农业化过来的工业化,不是天生的工人,像曹祥云,多少年前就是一个农民,农民的工作和大工业的工作完全不同的,所以需要组织,需要管理,需要训练和氛围,要鼓励他。不能说你是人人都看不起的,那么他怎么样会向上,怎么样会让我们的竞争上来。所以这个故事也让我了解格力的竞争力,很大一块是来自于这一块。过去我们多年批资本主义,造成了很多误解,以为资本主义就是剥削工人,才能创造财富。
现在又走市场化的路,觉得我们现在就这么搞吧,工人是不需要重视的。其实天下好的工厂,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能把好产品做出来,没有不尊重工人的,不尊重工人不可能把产品做得那么好。所以这一条在我们走这个路的时候,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要注意这个东西。因为这可以持久提高生产力,因为生产力、生产率是附在人身上的,你离开了路线的人,没有创造氛围让他持续努力,我们一定斗不过工资上涨,一定会在越南、印度开放以后我们的工人就不行了。一定是自主创新,管理,特别是着眼于工人提高自己的生产率这条路线的时候,这可能在持续全球竞争中上去。
刚刚讲到,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尽管都叫国企,其实差别很大的,格力是一个国家投了三千万的国企,跟宝钢投了多少亿的国企不同。当然还有根本没有投过的国企,是不是?像柳传志的国企就是一个十一平方米的传达室,二十万的开办费,剩下的就是这帮人打天下,打出来的。
在中国研究国企问题,一定要到这个具体当中去,看看是怎么发生的,怎么来的,这个产权关系才可以理得清楚。但是因为你在法律上,名义上原来是百分之百珠海国资委控的。最近我听说是减持到51%,为什么要发生这个变化?这个变化对我们企业到底有什么影响?我还是很关心这一类问题的。因为中国还有很多的公司,特别是原来出身于国企的公司,虽然在市场环境里面有一些改变,但是恐怕还是需要有进一步的改变。那么格力的这种转变的经验,也许对他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