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新闻
刚上市时一度卖到35元一斤 春笋近日跌成“白菜价”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4-08 09:30:05

  今年2月,春笋堪称最昂贵的蔬菜;如今,这个蔬菜中的“土豪”,身价坐上“降落伞”,跌到“白菜价”。

  不过,这对于吃货们而言,可是一个喜讯。一些上了年纪的杭城市民趁着春笋跌价,纷纷买上一堆晾制笋干。杭城的春笋消费,进入一年中最旺的时节。

  来自杭州蔬菜批发市场的最新数据,杭城老百姓近日一天至少要消费50到60吨的春笋。

  最近,省林业厅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也专门抽检了我省所产的40批次春笋,检测项目覆盖铅、镉、砷等20个指标。抽检结果显示,我省所产春笋合格率为100%。

  春笋近日跌成“白菜价”

  今年2月,刚刚上市的春笋,一度曾卖到35元一斤。春节过后,多种蔬菜价格有所回落,但春笋的价格仍比较坚挺,一直徘徊在20多元一斤,稳坐高价蔬菜中的“头把交椅”。一些喜欢吃笋的消费者无奈感叹:“春笋贵过肉,吃不起啊!”

  当时,杭城一些面馆老板们扛不牢了,有的还偷偷把杭州人最爱的“片儿川”浇头里的笋片,换成了价格便宜些的茭白。

  不过,过了一个多月,春笋价格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来自杭州蔬菜有限公司的数据,近日,优质春笋的批发价4元至5元每公斤,品质一般些的春笋批发价只要2元至3元每公斤。

  在杭城庆春路一家大型超市内,雷笋的价格在5元至6元每公斤。该超市的工作人员说,与前两周相比,春笋的进价已跌至每公斤约3.8元,因此,笋的零售价也自然下来了。

  杭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管业务的王经理说,一般说来,每年的清明前后,是春笋最多的时候,也是一年中吃春笋最便宜的时候,更是杭城春笋消费的最旺季。

  现在是吃春笋最实惠的时候

  杭城各个农贸市场在卖的绝大部分春笋都批发自位于勾庄的杭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我们的春笋日交易量达到50至60吨。”王经理介绍,相比往年,“今年的日交易额大致持平”。

  虽然日交易量比较可观,但是春笋的价格下降则更加可观。相比2月份,春笋现在的价格下降到原来价格的十分之一以下,跌幅令人咋舌。

  “春节前后上市的笋,都是稻草、砻糠等人工加热、捂热生产出来的,产量相对较少。”王经理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到了每年三四月份,气温回暖,春笋产量自然就高了。

  业内人士说,3月上中旬,春笋的质量算是最好的时候;清明前后,则是一年中春笋最多的时候,也是一年中吃春笋最便宜的时候。

  据介绍,再过半个月左右,也就是4月下旬,春笋就要“下市”。此后的春笋,产量很少,而且一般滋味不够好。喜欢春笋鲜味的消费者,趁现在抓紧尝鲜。

  教你保存春笋一二招

  昨天下午,在屏风街农贸市场,家住杭州朝晖小区的市民刘阿姨,挑了10多支大个头的笋,只花了30多元。过完秤后,刘阿姨从随身携带的环保袋里找出一只大麻袋,把笋一棵棵装在麻袋里,拖出菜场,横放到电动车踏板上。

  “现在春笋蛮便宜,煮煮晒晒制成笋干后,收起来可以吃很长一段时间。到了夏天,给家人里炖老鸭,放一把自己做的笋干,味道很好的。”刘阿姨告诉记者,跟买来的笋干相比,自己制成的笋干不仅实惠,而且吃得安全、放心。

  正说着,一位大伯拉出一辆购物小推车。小推车一角,也塞了六七支春笋。大伯姓王,家住体育场路,他告诉记者:“以前价格高的时候还舍不得多吃。现在,价格跌了,才2元多一斤,比胡萝卜还便宜。出门前,老太婆吩咐我多买点春笋回去放冰箱。吃面、炒菜时,都可以切一点进去,增加鲜味。”

  这里教大家两招:买回家的春笋想多保存几天的,可以将春笋去壳后放锅中用清水焖熟,再用食品袋分装存入冰箱冷冻室,这样一来,鲜春笋能保存蛮久一段时间。想吃时拿出来解冻,和过年前腌下的咸猪蹄一起炖,是咸香鲜俱全;或是将春笋切片加点咸菜炒炒,配白米饭的话,估计能吃上两大碗;另外在杭州萧山等地,以及绍兴一带的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制作“咸菜笋干”,就是把切好的春笋跟咸菜等,加上盐等调料在锅中煮开,然后捞出摊开晾晒。制好的“咸菜笋干”密封保存,到了夏天煮汤喝,若在汤里在加上几只河虾,堪称绝鲜好汤。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陈鹏杰 洪慧敏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